微信变成了大家交谈的重要媒介,最频繁出现在聊天屏幕中的竟然是“在吗”和“不在”。很多人在沟通之前先问候一下是否在线,回复“不在”的人就是明确的告诉你,我看到了,但是我现在不方便或者没心情和你说话。当然“不在”这两个字会有很多委婉或推脱的表达方式,根据亲疏远近和个人性格随机使用。
大家在私人关系里很理直气壮,不想被打扰的时候就直接表明,“我不在”。但是在公交车上,地铁上,火车上,自己被打扰却憋屈的带上耳机,反而那些刷快手抖音刷剧还大声交谈的人却喜上眉梢。最近香港一则两分多钟的礼貌乘车的宣传片在网络上的播放量达到156万次,公共交通已经变成越来越多人出行的选择,但总是会遇到一些糟心事,其实“不打扰”三个字就能解决一切。
不打扰已经变成了这个时代的共识,有些长辈打着为你好的开头对你的生活指指点点,你的一句我的生活我在过怼回去。朋友之间相互提意见最后总会加上一句,只是我觉得这样,最后还是你自己决定,这是朋友的分寸感。就算是夫妻,对于另一方的家务事会关心但不会过分插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但是女儿和儿媳妇还是有区别的。
我们在自己的交际圈里享受了不打扰的自在,在处理关系的时候也会提醒自己给别人空间。但是我们公众场合被陌生人打扰的时候,却很怂,不知道对方的杀伤力,不知道一句善意的提醒会不会变成一场恶战,不敢惹。有些人选择一种你不是针对我,我也不是针对你的迂回的刚,你打游戏外放还自带粗鲁的加油特效,我就在旁边放音乐比你还大声,以恶制恶的提醒方式。如果几分钟内不奏效赶紧息鼓战败,你已经变成了你讨厌的人。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鲁迅
有一种求原谅叫做我已经示弱了,你还想怎样。熊孩子在公开场合肆无忌惮来回冲撞,“他还是孩子,和孩子计较什么?”。公司突然发不出工资,“这年头当老板真难,大家多体谅体谅。”。一个大爷低头就是一口黄痰,“年龄大了,身体毛病就多了。”。一个人为了方便横穿马路跨过花坛抄近路,“今天加班太累了,现在头都是胀的。”。
犯错误的时候,大家都是弱势群体。太讲人情就没有了规则,只有规则又太冰冷。其实就是换位思考,社会里有太多人,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素养的人,不同认知的人,不同自我要求的人。我们要共存,要让彼此舒服,不打扰,不越界占用过多公共空间,不要列举你的不容易,相互体谅是善良而不是本分。
小七的微信公众号简七七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