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正值暑期的济宁,那就是, “创城”。创建全国文明城,目今已进入收官阶段。全国文明城要求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均要达到较高水平,针对普通市民来讲,言行是否文明,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否广泛参与文明城创建活动,对创城成功与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根据我的个人体会,不揣浅薄,谈谈我对文明的看法。
泱泱华夏,号称礼仪之邦,四书五经中的《礼记》,讲的是“人道”,即“为人之道”,也就是行为规范。“礼”这种行为规范延续了数千年,即便到了近代,在待人接物方面,号称文明的西方人依然望尘莫及,以至于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在他的书中这样说:“在中国,鲜有不懂礼貌的人,即使有,也比最受过教育的外国人强的多,与他们相比,外国人只是襁褓中的婴儿。”五千年文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脉搏, 仅此一点, 足以让我们砭清激浊,狷介睥睨。
可是放眼到今天,这种优良的传统却没有全盘继承,国人的一些表现差强人意,甚至可以说令人汗颜。
就近日网上曝光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而言,留法女博士因为迟到,耽误乘机而大闹机场;青岛一群健步者在机动车快车道,和着音乐节拍,全然不顾机动车从身边驶过,昂首甩臂向前;一群广场舞老者和青年人争夺篮球场大打出手。
针对济宁而言,非机动车逆行,闯红灯,乱丢垃圾等一些不文明行为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有目共睹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教育,加上强化管理,一些不文明行为已经大为减少。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通过观念上的革新,带来习惯上的转变,蹈常袭故,率由旧章,是可以矫正的,我对此深有体会。我亲身经历过几件小事,虽然过去好多年了,至今还深深印在我脑海。
我在南半球的一个小岛国东帝汶工作生活过两年,那时参加维和,和各国警察一起。有一次,我和一名葡萄牙女警一起执行完任务开车返回,东帝汶路边是没有垃圾箱的,而且路边荒草丛生,因此我也没有什么顾忌,打开车窗,将饮用完的纯净水瓶子随手丢到草丛里,那位葡萄牙警察见状,停下车,一边将瓶子捡回,一边对我说:“刘,那样不好”。我羞愧难当,赶紧向她道歉。此后,我再也没有做过车窗抛物和乱扔杂物的事情。
东帝汶单行道比较多,有一次我到一个地方去吃午饭,要到那个地方,单行道只需逆行十来米,但如果绕行,就要多开很远的距离。当时车辆很少,我选择了逆行,可是一名当地人骑着摩托车,阻挡在我车前,然后对我怒目而视,当时那种感觉,真是无地自容,我只有倒车回去。后来读作家龙应台女士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文中说我们中国人对于各种不文明行为听之任之,隐忍放纵,以至于一些不文明行为肆无忌惮。最后文章总结,你要对那些不文明行为,大声说:“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还有一次,我和一名非洲警察一起夜间开车,那时候我根本没有远光灯、近光灯的概念,在市区我开着远光灯,那位非洲警察对我说:“换近光灯,换近光灯。”后来回国开车,只要是迎面车灯的强光射过来,我就想起这位非洲兄弟的提醒。可惜的是,没有人提醒车主。
《论语》子路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大意是这样:孔子到卫国,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人真多啊!”冉有问:“人多该怎么管理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了以后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而今,我们的生活日渐富裕,必须通过教化,让每个人通晓文明行为。
我现在市创城办借调工作,每天去大街小巷督导不文明行为,他们也都能够及时整改。借此创城契机,我们济宁能否人人养成文明习惯 ,树立文明新风,遵守文明公约 ,争做文明市民,不负我们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