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章 初露锋芒」6、尼堪外兰的结局

「第三章 初露锋芒」6、尼堪外兰的结局

作者: 昨天我叫董小鹏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20:39 被阅读14次

      万历十四年(1586年),对于大明王朝而言,是个平凡又乏味的年份,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新鲜事儿发生。但对于大明王朝的老朋友尼堪外兰而言,这一年却是特殊的一年,他的人生将在这一年戛然而止。

      自从万历十一年(1583年),逃到浑河部的鄂尔浑地区,尼堪外兰已经在这里平安度过了三个年头。三年里,他像个退隐江湖的黑道大哥,过着与世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似乎早已忘记了努尔哈赤的存在,但是,努尔哈赤却没有一刻将他遗忘。

    《无间道》里面的黑道大哥倪坤不是说过嘛:“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做大哥要是连这点觉悟都没有,一定会死的很惨。

      尼堪外兰大概还不清楚,这三年,江湖上风云变幻,苏克苏浒河部已经成了努尔哈赤的天下。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两次狼狈逃窜让江湖第一大门派大明王朝看到了他软弱无能的本质,明朝对他的态度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万历十四年(1586年),七月,努尔哈赤率军星夜兼程杀向鄂尔浑,鉴于以往被尼堪外兰两次逃脱的经验教训,这一次他要杀尼堪外兰一个措手不及。可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尼堪外兰再一次神奇的逃脱了,逃得干脆,逃得潇洒,逃得努尔哈赤心服口服。

      得知尼堪外兰逃往抚顺的消息后,努尔哈赤大为恼火,然后,他做了一件极其残酷的事情。他先是杀掉鄂尔浑城内十九个汉人,随后又找来六个身受箭伤的汉人,将箭枝重新插入他们的伤口,让他们到抚顺向明朝政府索要尼堪外兰。

      这件事暴露了努尔哈赤凶残的一面,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件事反应了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态度,那就是轻视加敌视。这说明,努尔哈赤的格局还停留在割据一方的层面上,并未达到定鼎中原的高度。这也是他最终兵败宁远,悲剧结尾的一个潜在因素,这个我们以后再讲。

      且说尼堪外兰逃往抚顺边关,自以为高枕无忧,可他万万没有料到,明朝政府已经对他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孬种失去了耐心。当六个受伤的汉人将努尔哈赤的要求传达给抚顺边关守将后,明朝政府的回复是:“尼堪外兰既入中国,岂有送出之理,尔可自来杀之。”于是,努尔哈赤便命令手下将领斋萨率领四十个女真士兵前往抚顺抓人。

      这天,尼堪外兰正在边关悠闲的散着步,突然看到建州士兵的身影,吓得屁股尿流,他想要登上一处高台躲避,可台上的明朝士兵却将梯子给挪走了。狡猾的尼堪外兰这一次实在是无处可逃了,只好束手就擒,被斋萨手起刀落,砍下了头颅。

      经过四年的追杀,努尔哈赤终于消灭了仇人尼堪外兰,就在他忙于庆贺的时候,明朝政府又为他送来了另一份大礼。

      由于尼堪外兰的无能,明朝政府出卖了他,为了继续控制苏克苏浒河部,明朝政府决定转过头来培植新近崛起的努尔哈赤,于是就以补偿觉昌安父子被误杀为由,承诺以后每年赐予努尔哈赤白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

      显然,大明王朝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严重低估了这个年轻小伙子的野心。尼堪外兰虽然无能,可他至少忠诚。凡事都要辨证来看,下属无能虽然不是好事儿,可下属能力过高对上级也是一种威胁,而努尔哈赤恰恰就是那种能力过高,还想跟上级对着干的下属。

      就像当年的淮海战役前,蒋委员长麾下将领如云,可偏偏选了最无能的刘峙去做徐州剿共总司令,结果八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蒋委员长并不是傻子,他知道,刘峙虽然能力不够,但至少忠诚,这八十万人就算战死在他手里,也比被别人拿去投共要好,否则他就真要娘希匹了。

      话题扯远了,回过头来继续说明朝。明朝政府对尼堪外兰的出卖,和对努尔哈赤的纵容,在建州女真内部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很多亲明派势力对明朝政府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他们生怕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尼堪外兰,反明的情绪开始在建州内部高涨起来。

      嗅觉敏锐的努尔哈赤意识到,走出苏克苏浒河的时机到了,趁着大明王朝此时对他的拉拢,他要一统建州,为了将来能够同庞大的大明王朝一决雌雄,他必须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迅速积蓄力量。

      此时的大明王朝正睡眼惺忪的打着瞌睡,对于东北大地上的星星之火浑然不知,等到它惊醒之时,已成燎原之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章 初露锋芒」6、尼堪外兰的结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do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