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二十五日以一千元的价格买了一辆单车,用来日常代步。那时我脑中一闪有用这辆单车骑行“318”的幻想。现实说明:我总是过于浪漫天真。
新单车骑行了大概半年后,不断开始出现小毛病。比如异响。经查是变速器飞轮轴有问题,免费给换了一个。刹车逐渐失灵。调整无效,说只能换,换的话40一个。暂没换,先凑合着。前内胎补了四五次,莫名其妙的漏洞。不是这毛病就是那毛病。几乎骑一回要去修一回,很烦。
今天出门时,发现前胎又没气了。
推到小区旁边的桥下去补胎。桥下有一个流动修理的三轮车,很小的车斗里装着若干乱七八糟的工具,看似什么都有。上次找他修过一回,补胎不用水盆试,用一喷壶喷水,看冒泡。倒是起到一样的效果。但感觉不像那么回事。修车师傅矮圆身材,头发稀薄,有些谢顶,是油腻中年人模样。
拿出内胎查看,发现上次补的疤上裂开了一线长口子。师傅说,裂缝太大,修不了。我让他先给我补。他说,这样补了照样漏气,只有换胎。再次请他帮补,我说补了没用不怨他。他就是不给补。意思换胎就可以。哪有这样做事的呢。我不想换,心里也不想在他这换。我都怀疑上次补疤之所以裂口子是用的劣质材料。不然,怎么这样容易坏。他是看我推着单车,附近又没有修理店,想必我只能换胎,所以才不给我补,说什么补了一样漏气。我一再说了,补了漏气不找他。也许可以呢,为什么就不给补呢?我真想说他一句。太油腻了。不想跟他多说,推着单车走了。
正是中午,阳光直照,没走多久汗滴如雨。
我知道最近的地方有两个修车店,一个南,一个北,距离相等,差不多都是2.5公里。往北的修车店,实际上就是买车的店家。我一气冒着午时的太阳推车走了五里,感觉路好长。
店家不补胎,也只有换胎。来过多次,今天不免怨气说了几句。店老板说,你对这个牌子没有信心下次就不要买这个牌子了呗。当然,这是一定的。早知这样,买捷安特就好了,也不过贵二三百元。捷安特质量服务可靠,这是有经验依据的。说实话,我真是后悔买什么喜德盛。国产品牌就是不行。骑一回修理一回。浪费时间,还特别影响心情。
换胎很容易。换好后,我让店主把刹车调一下,因为刹车几乎没有了。店主没说什么话,给调紧了。我推车骑着离开。
没走多远,一刹车,发现刹车彻底没了。再好的技术,没刹车是不行的。上次店主叫我换刹车,我没换。这回调一下,调成这样。现在的人做事,真是让我气不打一处。在我看来,客户来你店买东西,花钱消费,是做你的生意,理应服务好,讲究一个诚信。实际上呢,无良的商家不要太多。桥下三轮修车师傅是这样的,卖车店主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上来做事情,而绝不是全心全意来为你排忧解难。不然,他们靠什么生意吃饭呢。生意是要做,但不能这样做呀。我的脾气,再也不会跟这种人做什么生意,仅此一回,够了。
所以我没有回头去找车行店主换刹车,继续向前,不远的南三街有一个修车店,师傅是一个聋哑人。之前也来补过胎。没有什么交流,全靠意会。也不知能不能修,干脆,前后刹车都换成新的,每个25元,不还价。
换部件只是拧螺丝的事情,不像异响的问题不知道出在哪儿?骑起来,踩一下响一下,真不得劲。看看吧,买了还不到一年的新单车,就这鸟样。还说是什么国产大品牌。
我由此想到小汽车。国产合资各种品牌车型,选择是个问题。如今社会,商品丰富,五花八门。貌似我们的选择多了,实际上权益、品质体验大打折扣。想要买到质量过硬的商品,真的要靠运气。呀,价廉物美的时代已成过去。我要说,这些难道不是病态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