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政策的后遗症之一是给我们的家庭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困境。想想看,无论家境如何,就这一个孩子,一般都在多重宠爱中长大,没经历过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谦让与磕碰,很容易自我为中心,所以遇到问题,外归因的多,会换位思考的少。而正因为从小在这种保护下没经历过什么逆境,在日后的集体生活中,在进入社会后,走孤僻跋扈两个极端的不在少数,一遇不顺,往往更易沮丧怨恨。很多人也知道易子而教的道理,但实在苦于无人可易。
其实,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与自己易子而教。无论你原来那个本我是多么的爱恨交加亦或一筹莫展,权且让出一部分空间给一个新的本我-----注意,这两个本我是可以共存的,前者暂且旁观。现在你变成了孩子喜欢的的一位老师。知道孩子为什么喜欢他的老师吗?有的老师才华横溢,品位不凡,让孩子像偶像一样的崇拜;有的老师积极进取,持续学习,让孩子觉得他的身上仿佛有永远也学不完的东西;有的老师把赞扬与批评的力量运用的恰到好处,再顽劣的孩子也早晚知道他是老师眼中的一块璞玉;有的老师宽厚包容,乐天达观,感染着未经过挫折的孩子们,让他们懂得有些遭遇貌似创伤和屈辱,骨子里其实是学习和成长。有的老师像朋友一样,分享分担着着孩子的喜与悲,苦与乐。
你开始从老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个孩子,会发现一个你以前未知的世界。你会发现原来你眼中不懂事的孩子,其实是尊重和体贴你的;你会发现回家无话可聊的孩子,竟然主动要求担当上课小组讨论中的leader;你会发现一个资质一般的孩子,在一次集体活动中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同;你会发现一个自控力弱的孩子,在学校的时间管理下还是有一定执行力的;你会发现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和几位好友闲聊时神采飞扬。
你是否愿意暂且珍藏起这份亲情,从现在起尝试做出改变? 这种改变有时会伴随着迷惑和痛苦,因为你走出了你擅长的舒适区,一脚踏入了学习区,甚至还有可能一脚迈入恐慌区。做为一名老班主任,这里有一些建议供你参考。这里面有五个关键词:童心、朋友、学习、眼界、热爱。
寻回童心,尽管已经与之久违。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隔阂?举个例子,人遇到一个与自己三观不符的人,一般第一反应是“他怎么会这样,好奇怪啊”。而孩童遇到一个不一样的事物,往往会产生好奇心,带着兴趣去进一步了解,最后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哦,原来他们是这样看待世界的啊,很有趣”。你会发现,你的心态在改变了。
放下身段,尝试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友谊最神圣的部分是什么?是信赖,它的建立需要时间与爱,甘苦与共。一旦形成,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无论当时孩子对你的做法多么生气,但事后他终会知道,你在做对的事情。因为,你们之间有信赖。仔细回想下,你是何时、为何失去孩子对你的信赖的?
读书学习,树立个目标,让孩子以你为傲。比如,了解对你而言已经陌生的中高考学科,尤其是孩子的弱科,给孩子做个榜样。为了激励精华全日制的学生,我报名全程参加了2018高考。其实17年11月份报名时的目的是能第一时间看到高考英语和语文作文题,好做分析和报告。可是5月上旬的一天,和一个基础较弱400分左右水平的学生谈话触动了我,他有些灰心,我决定开始复习,为了给很多像他这样的孩子鼓个劲。我的上一次高考是1986年,32年后又一次开始备考,距高考仅剩三周多的时间。这种巨大的挑战,也许激发了我的潜能。18高考将近500分的成绩,我觉得做为51岁的我,可以面对那些学生了。在此,衷心感谢那些在备考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19年,我还要考。
拓宽眼界,甚至是跨界,帮助孩子做一些深度和长远的思考。比如,帮助对前途困惑中的孩子把未来拉近,为孩子的生涯规划做些准备。大学之道,在于培养一个人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这就需要探索和尝试的精神,也需要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在自我发现和自我约束之间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平衡。家长的眼界,也就是前瞻性,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视野。
挚诚热爱,对某个事物深入灵魂的那种挚爱,是取得成就的最重要因素。探索职业潜能,持家,维系友情,创业,从政……,这些追求的过程都很挑战,有时候甚至会很痛苦,但内生的激情是取得进步的动力。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能力,个性乃至灵魂与某个事物相融合的时候,他就再也不必被推动着才能去学习和做事了,必将取得成就。亲爱的家长朋友,你的那份热爱还在吗?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与自己易子而教。这种角色的转换,不仅成就了孩子,也是再造了自己。我希望我这个家庭教育系列的开篇,能给诸位和你们的孩子带来一点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