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第5张 不闪光的金子》
人类的三种基本需求。不是所有目标都能带来长久的快乐和幸福,不论你是否能实现它。那些能满足人类对关联感、胜任力与自主权这三种基本需求的目标才能带来我们想要的快乐与幸福。
“关联感”增强人际关系。当你追求的目标是建立或巩固人际关系以及回报社会时,你对关联感的需求就会得到满足。你的人生中有类似的目标吗?
“胜任力”开发新技能。为了满足对胜任力的需求,你追求的目标应与个人成长、从经验中学习以及开发新技能有关。你正在追求的目标满足了这个需求吗?
“自主权”反映出热情之所在。追求符合兴趣爱好、个人天性及核心价值的目标能满足你对自主权的需求。你多数时间追求的目标符合这样的形容吗?你在做你想做的事吗?
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追求受欢迎度、名誉、财富等关乎自我价值外在肯定的目标不仅不会使你快乐,还会干扰你对真正有益目标的追求,从而降低你的幸福感。如果你有类似的目标,现在便是弃暗投明的时候了。
「A1,激活经验」 (必选)
梳理一下,你这一年追求的目标,满足人类的三种基本需求吗?写出你的目标,分别评估满足关联感、胜任力、自主权的程度。
如果需要调整,那么怎样调整可以满足你最看重的需求?
2019年初,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之一是一定拿下三级拆书家。我实现了,还顺利走完了拆研班,完成了自己第一个三小时线下拆的任务,也学习了帮主的RIA学习力导师课程。成功给拆书帮官网投稿,有两篇稿子还是头条,其中一篇稿子独版独条,我很开心。此刻,我正在参加全国共拆,即将完成。
我认为,我这个拿下三级拆书家的目标是符合人类的三大基本需求的。
关联感。拿下三级必须参加过级,和小伙伴互动完成,还需要水平更高的拆书大咖审核,这都需要我去关联别人,提高我的人际关系能力。
胜任力。拆书学习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新技能,我深入学习这种技能,成长,并从中得到快乐。
自主权。拆书,不仅能让自己提升,还能帮到别人,拆书课上展示了自我,还给别人带来收获和体验。我发自内心的喜欢。这是自主权。
我通过这一个目标的完成,实现了后面几个目标,一步步成长,收获改变和快乐。
拆页七
反之,当自主权被剥夺时,学生的表现呈现出了相反的规律。那些曾经热爱学习、像我侄子那样有内在动力的学生,在感到备受管制的情形下会抛弃曾经热衷的事物。很不幸,内在动力是个脆弱的产物。一项对“奖励的作用”的早期研究说明了这点。这项研究试图解释奖励对儿童天生的玩耍动机所起到的影响。心理学家马克莱珀、大卫,格林和理查德·尼斯比特观察了一组3-5岁学前儿童玩耍的情况。他们想知道孩子们在自由玩耍时间里何时会在一堆玩具中选择拿起一套马克笔,以及能坚持画画多长时间。接下来他们向一部分孩子宣布用马克笔画画有可能让他们赢得“优秀小玩家”的奖励。结果不出所料,被提供奖励可能性的孩子们果然花了更长时间用马克笔画画。因此你可能觉得奖励是增强动力的好方法—这样想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真正有趣的事在几周后发生了。心理学家回访时发现,那些获奖的孩子在没有奖励的前提下对画画不再感兴趣了。他们对画画的内在动力被奖励破坏了—马克笔变成了得奖的工具。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被奖励控制了。而那些从未被奖励过的孩子依然如以往样想画便画,为画而画。他们的内在动力完好无损——玩马克笔依旧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为了避免使你觉得奖励一无是处、摧毁动力,请让我向你肯定奖励有时还是可以用的。意外的奖励以及不与表现相关的奖励都是有效的。因此学前班儿童们在得到惊喜奖励,或不论选择玩什么都得到奖励时,他们对马克笔的天生喜好不会受到损害。类似于“干得好!”的口头奖励也不会产生反作用。当然,奖励对于那些与内在动力无关的目标来说永远是有效的—比如需要完成一个无聊、冗长,根本没有乐趣和兴趣可言的任务时。
奖励不是唯一可以破坏内在动力的举动。威胁、监视、限期以及其他压力也都能做到,因为我们会感到受管制,不再能完全掌握局面。可惜,我们的工作环境中充斥着类似的破坏力量,一口口吞噬着人们的投入感。让他人觉得有选择权,承认他人的内心经历都能挽回他们的自主感受—使他们觉得自己的行动自己做主,从而找回自主权。既然奖励、威胁、限期以及其他行动导致的后果都是生活中必然存在的,学会如何制造“自主支持”的环境、保护内在的动机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I,重述知识」(可选)
破坏内在动力的做法有哪些?为什么会破坏内在动力?
「A1,激活经验」 (必选)
安排任务、鼓励他人完成目标时,如何让人们有“自主”感受,保持内在动力,你做过的,或者见过他人做的有哪些?
如果没有A1的经验,你可以选择A2任务
「A2,规划运用」
头脑风暴一下,选择一个任务,你如何做能保持被安排者的内在动力,享受自主感受
我做了一个读书写作陪伴营。20天一期,缴纳押金,完成日更20天,退押金,完不成,押金当作红包发给大家。
把这个作为任务。我改怎么做,才能调动大家内在写作的动力,让他们走完第一期,愿意继续跟随我第二期呢?
1,红包奖励,这个可能会有,也可能没有,只有别人完不成了,才可能得到红包。
2,倾诉欲望。现代人,忙碌,压力大,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渴望有可以倾诉的出口。我这个写作陪伴营就提供了这个出口。
3,压力小。虽然每天日更是压力,但是第一期没有主题限制,我手写我心,心情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不用刻意为某个题目绞尽脑汁。
4,100字以上就可以交差。微习惯的力量不容小觑。无论多苦多累,100字的任务几乎提笔就能完成。
5,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谁都愿意在不付出多少辛苦的情况下得到一个好习惯。这是人的本能,总希望得到比付出更多。如果这样没有压力的坚持下,帮自己养成了写作输出的习惯,岂不乐乎?
虽然说红包奖励有可能会破坏参与者的自主动力,但红包奖励并不是有目的的奖励。所以这个不会造成伤害。每日少量的输出和不限制主题的输出,会保护大家自愿输出的自主性。
我觉得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