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2月1日,农历壬寅虎年正月初一,春节。
值此新春佳节,恭祝各位:虎年吉祥,平安喜乐。
这个白天,你是不是也经历了这些时刻?
“叮”,你的手机收到一条消息:“对幸福说个早安,给吉祥送个花篮,给祝福送份快餐,祝你春节快乐”,后面跟着一大串色彩艳丽的符号。
往上翻,发现和对方的上一次对话,发生在去年的春节。你忍不住翻个白眼,继而沉思:这人谁啊?
工作群里忽然热闹起来,原来老板预告,要发红包。伴随满屏欢呼的表情,你紧盯屏幕,活动手指,生怕错过。
终于等到了,你庆幸自己眼疾手快抢到,这绝对是年后工作即将大展宏图的预兆,然后你发现,红包面额果然吉祥:8毛。
亲戚来了,小时候眼巴巴等着发压岁钱的三姑六婆,成了避而远之的催婚对象。
回家前,你照着网上的“回怼说明”,学习了一番反催婚话术。但看着长辈们殷切的眼神,却总也无法把话说得那么尖锐绝对。
你感慨着:“春节越来越没劲了。”上网一看,发现“年味淡了”又一次成了热门话题,大家都在怀念小时候的春节。
作家梁实秋,曾这样描写自己儿时的过年:
祭灶,大扫除,置办年货,买水仙花……祭祖是过年的高潮,儿孙叩头如捣蒜,撤供时想着吃年夜饭,来不及慎终追远。
而吃,是年最重要的节目。年菜家家几乎都一样,一锅纯肉,加蘑菇加粉丝加山药,各成一碗,吃到年十五,也是吃倒了胃口。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感叹道:“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人情味,才是中国人最深的年味。
小说《呼兰河传》里有一段叙述,深入人心。
爷爷讲到贺知章的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
年幼懵懂的孙女问:“我也会离家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
爷爷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假如生命是一场远行,行程的这头与那头,就始终遥遥相望,满是相思。
今天,你若在家中,莫忘与家人共叙天伦;若未归家,亦莫忘打个电话,互诉衷肠。
天各一方的人们,最深的心底里,都有同样的牵挂与温情。
春节,
是专属于中国人的
新年节日,
它寓意着成长、团聚,
散发着喜庆、希望,
是许多人一年到头
最盼望的节日。
每年随着春节的临近,
“年味”一词
总是多次被人们提及。
鞭炮不能放,
春联少有人贴,
人们在微信上转发
各种祝福信息……
很多人说,
年味好像越来越淡了。
其实,
年味从未走远,
它一直都在,
也永远不会消失。
人们对过年,
一直有着最质朴
和最共同的诉求,
那就是回家团圆。
这种团聚,
一直是人们
固定而坚实的
情感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