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作家笔下的动物秘妙
今天上午,我津津有味地收看了两节四上第四单元,学习老舍笔下如何写动物的课堂实录,看完后十二点半,感触很多。
聚焦要素探内核。
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奔跑 ,飞舞;驻足,凝望。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附以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白鹅,寥寥几笔生动逼真。
语文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这位章老师以完成单元习作《我们的动物朋友》为任务驱动,同时强调这次写小动物习作跟以往不同,是递进关系,要创设情景,通过情景来介绍。
我21年暑假后,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一单元时没有统整单元的意识,一篇课文一篇课文趟过去,把课文蹂躏得支离破碎,繁冗拖沓,字词句段章面面俱到。
尤其是学生预习课文不熟,我备课不充分,自己对课文都不熟悉,梳理地不够清晰,面面俱到,总是觉得捉襟见肘。
课堂效率极低,重点不突出,线索也不明朗,整个课堂不能激起学生投入地思考与交流,造成有些孩子感到枯燥心不在焉地听课,或肆无忌惮地捣乱。
其中《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之手,是他的经典作品。课本53页有他的资料袋,可以提前让孩子们了解作者。
非常值得借鉴的是授课老师课前采用预习单,使学生预习有一个抓手,也是检验学生学得如何,目标达成与否的判断。
主讲主要带领学生明白写了什么?即文章“内容”,接着追问“怎么写的?”探寻老师先生的写作秘秒,及写作方法。
《猫》主要写了老猫性格古怪,小猫很淘气。
写作特色是:结构清晰,明贬实褒。
聊天式语言,语气助词使用,口语化通俗易通。比较拟人修辞手法。
《母鸡》的写作手法与《猫》,不同之处就是采用了先贬后褒,前后态度抓住动词,关联词,对比鲜明。
相同的地方更多,结构清晰,举个例子,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关联词的运用,举个例子,都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与赞美。
作者都通过了长期的仔细观察,引用有关作者的作品等,都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等。分层作业应该引起老师们关注,这些都是吸引学生的触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