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析的力量7(以《论语》章句分析为例)

分析的力量7(以《论语》章句分析为例)

作者: 孤鹰寒鸦 | 来源:发表于2020-10-31 10:24 被阅读0次

    分析的力量7(以《论语》章句分析为例)

    1、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子说:“谨慎小心地处理丧礼,追怀远祖的功德,民德就会敦厚。”)

    慎终和追远是二件事,因而,二者并行出现作为原因,达成民德归厚的结果。显然,这个并行是必具性的,而整句话则是必具性并行结构与因果性串行结构的叠加

    2、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禽问子贡说:“夫子到一个国家,就知道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事情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各个国家的国君主动以自己国家的政事咨询,亲口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他们的信任。夫子获取资讯的方式,与人不同!)

    “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是个串行结构,二件事一前一后。

    “求之与,抑与之与?”是个并行结构,作为闻其政的原因,但不是必具性的。但这个并行结构是不是彼此排斥的,也就是二者不能同时出现?似乎,也不是排斥性的,也就是说,这个并行结构既是非必具性的,也是非排斥性的。夫子可以求别人,同时,别人也可以自愿提供情况。

    总结一下并行结构的三种类型:1)必具性并行结构;2)排斥性并行结构;3)非必具和非排斥并行结构。

    3、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是五个分叉并行,这应该是必具性并行结构。

    4、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里讲了二种不同的求之与,一个夫子的五叉并行的求之与,而别人的则不同。这是个典型的对称性结构。

    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父亲还活着,要观察其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就观察其子的行为;若是他三年都沿用而不改其父的做法,就算尽孝了。”

    这里假设了二种情况,一个是父在,另一个是父没,因而是并行虚拟结构,而且二种情况也是不可同时出现,相互排斥的并行结构。

    但父在和父没这二个排斥性并行结构实际上在时间上是串行关联的。二个时间上串行关联的对象,可以排斥性并行结构形式出现,体现了思维跨越时间维度,或者思维超越维度限制,进行超越性操作的能力。思维具备超越性能力,此能力使人超越生物体的局限,具有化实为虚的可能。

    这个并行结构中的每一支都有一个串行关联,父在关联着观其志,父没关联着观其行。因而这个结构是虚拟性串行结构与排斥性并行结构的叠加。

    6、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一句是对观其行的一种结果的解说。这一解说作为并行结构一支的后缀,使这一支内容得以延展。这种思维模式,就像是二条并列而行的河流,其中之一消失于大地,而另一条河在消失的地方积累成一个大湖。

        那么这个后缀是必具的还是或有的?显然,这里,整句话的重点,就在句尾这个后缀,这个结尾,才是整个一节话语要表述的要点。因而这个后缀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具性的。

    我们可以把这种模式可以称作并行结构附加后缀,这个后缀如果不可少,或者是语句表达的中心,它就是必具性的,反之,则是可有可无的,则可称之为或有后缀。

    7、总结一下这一节里出现的新模式:

    1)必具性并行结构与因果性串行结构的叠加。

    2)并行结构的三种类型:必具性并行结构,排斥性并行结构,和非必具非排斥并行结构。3)思维把时间上串行关联的二种情况作为排斥性并行结构处理的超越性能力。

    4)虚拟性串行结构与排斥性并行结构的叠加。

    5)并行结构的二种附加后缀:必具性后缀,和或有性后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析的力量7(以《论语》章句分析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hs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