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探“研究性备课”

初探“研究性备课”

作者: 伊川县实验小学董晓静 | 来源:发表于2023-10-24 00:43 被阅读0次

10月20日上午,申建民教授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研究性备课》的讲座拉开了此次培训的帷幕。三天的时间,紧张而扎实地聚焦了课堂教学工作最起始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如何有效备课。参与培训学习的老师用“风暴”来形容这几天,一是因为培训的氛围紧张而热烈,更多是对多年以来已然形成的备课思路和模式带来颠覆性的冲击和挑战。

特别感谢专家设计建模为老师们的实际操作搭好了支架。本次研究型备课依照申教授为教学设计建模,以《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为主要依据,从“教学目标”、“学习评价”和“学习活动”三大块设计重点施力,与课标中“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一致,方向明确,指向清晰。

“研究性备课”具体的操作流程: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这也是“有效备课”的关键点。备课组依据《课标》定“目标”,即明确“去哪儿”,从课标“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要求”“学业质量描述”等相关描述中进行梳理整合,用ABCD模型:即“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行为程度”完成目标的制定。这项工作敦促老师们去细细熟悉《课标》的每个篇章的具体要求,真正实现“目标”从《课标》课标来,而不是来自任何版本的教学参考书,这关键的第一步也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跑偏。

然后是“学习评价”,分为“课堂提问设计”和“课堂习题设计”。“课堂提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维度一一对应设计出的一组问题串,并给出规范回答。课堂习题主要落实了对学生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的当堂、限时训练测试的要求。最终我们可以从“学习评价”这个设计中清晰地看到本课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的考查点,更功利直接点的说,也就是本课所有的考点。

最后是“学习活动”的设计,也是老师们通常最为注重“怎么去”的问题。此环节中与之前有较大不同的是“创设真实情境”的重要性,也是落实《课标》“用语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体现,“真实情境”让学生将语文学科的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基于生活实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激发积极思维。接下来才是学习活动组织的呈现,学习活动直指教学目标各个维度,对应三个层面六个任务群的具体要求,成块分布,集中训练,凸显自主、合作、探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研究性备课扭转了长期以来老师们的备课惯性——即通常将“怎么到达”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去哪儿的”“目标”的关键性,认为各种教参和网上的资料已经设置好了“目标”,忽略了课程权威、体现国家课程设计意志的《课程标准》的重要性。通过几位专家手把手带领老师们一步一步前行,让老师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明白心中有《标》,眼中才有路,教中才有道,最终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应该达到的核心素养水平!

三天的学习,老师们受益很多,我们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已经行动了起来,他们把“研究性备课”整个流程以表格化形式搭建成形,尝试将“研究性备课”与我们本校的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但这仅仅是个小小的起点,同时老师们压力也很大,因为要将“研究性备课”这个崭新课题内化为教研活动的真正成果,要走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尤其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重重的困难,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进一步的指引和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探“研究性备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ij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