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语文
【张敏专栏】部编语文七(下)第二单元整合备课初探原创 20

【张敏专栏】部编语文七(下)第二单元整合备课初探原创 20

作者: 六六小淘气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0:47 被阅读89次

部编语文七(下)第二单元整合备课初探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作品,兼及古今中外。从各个不同角度,表现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家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怀。分别是现代诗《黄河颂》、散文《土地的誓言》、小说《最后一课》和古代民歌《木兰诗》。

单元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以读代析”理解本文主题,体会浓浓赤子之情。

3.体会并学习作品的抒情方式与技巧:区别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学习做批注,学以致用,拓展阅读。

5.在写作中尝试“抒情”手法的运用,提升写作能力。

6.  搜集整合“天下家国”的名人爱国资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单;

2.单元过关作业;

3.教学课件;

4.朗诵配乐。

课时安排:

单元导读课                                  1课时

整合品读课                                  1课时

朗诵展示课                                  2课时

文本拓展读写课                          2课时

单元整理课                                  1课时

习作指导课                                  1课时

综合性学习                                  2课时

合计                                            10课时

(一)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明确目标,了解单元内容,读熟本单元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教学流程】

一、导入——唤醒爱国之心

幻灯片出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

——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家国情怀”,回顾、背诵以往读过的爱国诗文,让学生讨论:什么是爱国?爱国,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单元导读 

1.展示《黄河颂》的朗读录音,师生评价,指导朗读。

朗读指导,总结方法:根据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根据情感和内容的需要,确定语速和重音;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四篇课文的感情基调。

2.明确批注的内容和方法,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留痕批注。

3.抽查读,读熟本单元4篇课文。任选喜欢的段落朗读,融入情感,展现画面。

4.交流预习收获及困惑,

三、整体感知

初读本组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我们用一两个关键词来概括每篇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1.《黄河颂》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本诗主要采用的是哪种抒情方式?

2.《最后一课》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二题。

3.《土地的誓言》集累优美语句,体会强烈的爱国情。

4.《木兰诗》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分析其详略安排,以及这样处理的好处在哪里?

(二)整合品读课 

【教学目标】

赏析——品味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流程】

一.自由诵读: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或片段? 

2.议一议: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理由,并能有感情地向别人描绘一下。

3.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4.问一问:对这部分你有什么问题,你有哪些自己的理解、感悟?

二.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勾画文章中你认为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的句子,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进行简单批注,并谈谈作者的抒情技巧及抒情方式。

(指导:文章的修辞、用词、句式、表达方式等都可以作为赏析的角度。)

三. 品读体验 

1.《黄河颂》分析“颂黄河”这一环节可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朗读时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

2.《最后一课》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找出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体会人物情感。

3.《土地的誓言》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抒情的表达效果。

4.《木兰诗》分别找出体现木兰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态的语句,说说木兰是一个怎样的英雄?

四.归纳文章抒情的语言技巧及方式: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大量使用修辞      突出运用象征    注重音韵和谐

词语色彩鲜明      人称适当转化    铺排法的运用

(三)诵读展示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诵演展示,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让学生感受经典美文的语言魅力。

2.通过诵演展示,加强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和教育。   

3.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总有一种动人的情愫像细腻的丝线,牵扯着我们的心扉.总有一种深情的回响像美妙的乐音,萦绕在我们的耳畔。谁不恋故乡?谁不爱祖国?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澎湃的诗情吟诵出一首首发自肺腑的诗篇。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光未然、端木蕻良的文章去感受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情。

二.明确评分细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加班级朗诵会PK。

(每小组自由选择本单元2——3篇课文,自由组合,形式多样,鼓励人人参加。)

三.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个人若干名,播报留存并给予奖励。

(四)文本拓展读写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类文阅读,交流分享;以写促读,学以致用。

【教学流程】

一、自主阅读

1.总结研读课文时“作批注”的学习方法,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体会其情感及抒情的方式。

2.补充阅读老舍的《最后一课》和郑振铎《最后一课》,采用主题阅读的方式进行整合,比较其异同点。

3.欣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比较阅读,体会“呼告式”抒情技巧。

二、合作交流   

1.根据阅读品味中的题目分享阅读收获。 

2.朗读最欣赏的片段。 

3.积累好词佳句,借鉴写作技巧。 

三、课堂小练笔 

1.认真阅读《最后一课》,试着以韩麦儿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

2试着以“乡情”为话题,模仿《黄河颂》写一首抒情小诗。

四、佳作评讲,当堂修改,作文升格。

(五)单元整理课 

【教学目标】 

梳理单元重难点,积累内化,提升能力。

【教学流程】 

一、字词积累、识记运用。 

结合自主学习习题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二、画出单元学习思维导图

要求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课文内容、主题思想、结构图解、写作手法等方面将四篇课文归纳整理出重难点等知识点。

三、《阳光课堂》重难点知识解答。

  (六)习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学习抒情”与上学期的“学会记事”并列,同属表达方式方面的写作基本技能。教会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会用几种抒情方法。

【教学流程】 

一、讲解抒情的表达方式及效果。

1.明确: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

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倾吐心中感受的文字表露。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行文恰当地穿插抒情能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该如何去打造这一亮点,学会让情感的抒发为文章增色呢?

2.明确: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情从心出。一般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的时候,直截了当地表达(不借助任何外物,不借助别的手段)对所写人物、事件或景物的情感。它或直抒作者之情;或直抒作品中人物之情。 不用“附着物”,不讲含蓄委婉,直陈肺腑,语言感情色彩比较浓重,有极强的感染力、爆发性,比如内心独白。善用修辞(常用排比、反问、呼告、反复等),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常常变换人称。

间接抒情:凭借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借景抒情(或叫描写抒情、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事传情(或称叙事抒情、融情于事、即事寓情、即事缘情、情由事生);以物载情(融情于物);议中蕴情(融情于理) “情”要隐,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含而不露,在叙事写人中“埋伏”一条情感线,定格一个动情点,细化描摹,运用一些修辞点染,委婉动人、余韵悠长。

3.如何使用间接抒情

景、事、物只是抒情的工具、手段,“情”是目的。“情”要从景、事、物中引发与景、事、物的特征相联。这样的情才真、才充分,才具体、感人。

写作时,不妨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穿插景物描写?哪些典型事例的选择刻画有助于我们表现对人物的感情?可以借助对什么客观事物的刻画,让它与情共同构成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

比如,《最后一课》中对草地边普鲁士兵的操练暗示了当时的战争背景,镇公所布告牌处的描写为下文“最后一课”埋下伏笔,课堂里国旗、字贴、鸽子这些细微之物的刻画则表达了“我”对最后一课的不舍,对侵略者的不满。

4.巧换人称来达意

一般来说,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由于抒发情感的需要,有时也可变换人称叙述。如《土地的誓言》中开头不断出现“我”,强调“我”和“土地”血脉与共须臾不离的关系;从“我不能离开她”到“你必须被解放”,感情的步步浓烈是通过人称的巧妙转换来传达的。

5.巧用修辞来增色

修辞手法都是随作者情感的激化而自然流露;反过来,也正适合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如《土地的誓言》中多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以呼告的形式喊出,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恨情仇,非常具有感染力。

二、出示作文题,激发体验,要求抒发真情实感。

《乡情》、《我的烦恼》

(七)综合性学习 (2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下国家”

【教学目标】

1.通过讲爱国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英雄的景仰和热爱。

2.通过诵读爱国诗词,展示爱国名言,激发学生爱国热忱。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二、 具体环节

第一篇章:爱国人物故事会

1、 文天祥的故事

2、 张自忠的故事

3、 奥运健儿的故事

第二篇章:爱国诗词朗诵会

《示儿》【宋】陆游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沁园春·雪》(毛泽东)

第三篇章:爱国名言展示会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三、活动延伸:制作手抄报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重新自由组合三个小组,以“爱国”为主题,分别制作一份手抄报,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以上完成的内容,还可以增加其他有关“爱国”的内容。

四、 布置写作任务

学生根据这次活动及感受,写一篇作文,力求突出所受到的启迪和认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敏专栏】部编语文七(下)第二单元整合备课初探原创 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ae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