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堂姐和她儿子去参加科技馆培训班的试听课,感触颇深。
试听了两节课,主要是针对科学内容,提升学生想象与动手的能力,从小就接触科学,培养科学素养。据说在中国,这部分内容还是特别落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根本无法开这类课程,只能在课外接受。只要家长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就能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习各种学校里没有的知识,所以现在的孩子应该是特别幸福的。
我常想,如果我的童年是生活在这个年代,也许我将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小时候除了上学,放学之后帮家里干活做家务之外,很多时间都用于玩耍和看电视,因为在农村,能做的就只有这些,我常常拿着课外书跑到后山,那里有开发玄武岩留下的洞穴,有时候一坐就是大半天。第一本书课外书是西游记,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喜欢上阅读,但是对于不富裕的家庭来说,买课外书都是很奢侈的事,以至于现在我常常买很多很多书,这些书我没有全看完,只是下意识的想买,买完之后放书架上,内心里满满的知足,似乎仅仅是为了圆小时候的梦想,填补那份精神上空虚。虽然我也坚持阅读,但是阅读的速度远远是赶不上我买书的速度。
我所生长的那个年代,经济落后,生活拮据,连最起码的九年义务还无法很好的普及,常常见到同学辍学外出打工。他们离开学校之后,只能做一些流水线工人,领着微薄的工资,然后结婚生子,这类人群大部分对子女的教育都不太重视,任其自由发展,就算是学习上的问题不懂,家长也没办法很好的指导,教育孩子贵在言传身教,特别需要有父母良好的影响。
邻居有个小孩,应该是一年级,每天晚上都会做数学题,每次都会做错,她父亲常常是大声呵斥的态度来指导她,可是他忘记了一年级的孩子,本来对于这些算术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应该细心指导,而不是在那边发脾气,越是这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越排斥,往往会变的不爱读,不想读。记得有一次去参加外甥女的家长会,她班主任说了一句话让我触动特别深,“孩子在写作业读书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你应该陪着孩子一起看书,学习,这样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哪怕是你的孩子想偷懒的时候,也会因为看到你在认真陪伴而不敢偷懒”。这句话适应于每一个为人父母者,也许你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我常常设想以后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居住、学习、生活等,所以我尽管离开的学校,还是要努力的学习各种技能,尽量充实自己遗失的部分,我不能得过且过,因为我还有梦想没有完成。我恨自己生错了年达,但是在对的年代里,我已经有能力满足自己的生活,不在为经济发愁,我想做的事情比小时候要多的多。物质上的需求很容易满足和实现,可是精神上的贫瘠,需要很多很多的精神食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