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2018年3月8日星期四,第108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劳动妇女”总会让人想到皮肤黝黑,双手粗糙,面色红润,声音爽朗的孙大娘或一丈青式人物。这样的人物形象不仅不符合社会对女性的期待,连女性自己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称谓了。在我偶尔间加入的一个平均年龄四十岁以上的微信群里,这个节日的称呼从“女神节”“女王节”“丽人节”到"三八节"(???),就是没人说妇女节,一个字儿,俗。在这个人人不能免俗的节日里,连中老年大叔大妈都不愿意显得俗,得变着法显示一下潮流,虽然他们发着干杯的表情包。
这个节日,有的女性过的小心翼翼。
我有点理解她们的心情。前两天跟一个女性朋友闲聊,朋友极其反感女生/女王/女皇节。她给的理由乍一听令我十分信服。为什么男生没有节日,女生有节日?如果说这是对日常女性受到歧视的补偿,那过这个“女王节”让男朋友给自己买鞋买包,是不是本身也是一种变相的歧视?毕竟,黑人受过的歧视不比女性少,可是就算在政治最正确的国家,也没见人们大张旗鼓的过“黑人节”,也没人鼓吹应该让白人为黑人服务一天啊。
我的女性朋友十分独立,瓶盖自己拧,电脑自己修,我欣赏这样真正的平权主义者。
但我总感觉事情有一丝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女性受到的歧视,归根结底来源于何处呢?问题似乎显而易见,被歧视的一方一定是由于差别被当成了差距。女性和男性的区别,我想大家都能随口说上几个。女性更细腻,男性更刚直。女性情商高,男性力气大。——这是大家的刻板印象。但是,在现代社会,力量的差距在竞争中越来越没用,情商高的人群反而会具有显著优势。隐性的特质,似乎并不能成为我们的答案。
那么,更明显的差距就是——女性承担了为社会繁育后代的重任,孕育带来了时间和生育上的成本,但是这个成本,被社会强压到了女性的身上。男性享受到了女性带来的生育福利,但是他们需要做的可能只是随意挥洒xx罢了。
如何消除女性的歧视?答案其实很简单,当单独被女性所承担的生育成本被社会平摊之后,歧视自然而然的就消失了。给男性也放产假,不失为是一种好的选择——别觉得男的多休息了几个月是占了便宜,这在职场上把公司招收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的差别清零。反而降低了男性的竞争优势。——并且,你们的老婆在家给你们生娃,你打算在家打游戏追剧吗?那估计你会失去你的女朋友……
但是,这理想化的方案,客观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和女性不同,男性并没有老婆生娃时“一定”不能去上班的生理原因。一旦有一个公司违规让男员工照常上班,那么他就比他的竞争者多了一些竞争力,他的公司就更容易存活——这样的结果是,最终,在完全透明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公司会严格遵守男性产假的规定,他们会想方设法的规避法律的规定。正如虽然法律规定了产假的最短时长,但是并不乏——甚至很多——公司的女员工,一直上班到她们“不能来上班为止”。
所以,更具操作力,更具执行力的方案就呼之欲出了——男性需要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来平衡女性的生育成本,例如给你买个包,给你买套房,给你买个戒指,帮你养个娃,离婚了得掏抚养费,被劫了得跟歹徒搏斗,谈恋爱的时候得主动,女朋友不高兴了得哄着,孩子教育不能缺了爹,家里挣钱不能没有爸,回家记得洗碗,最好还能做饭。
所以女生们啊,别羞愧,你们为社会担负了生育大任,你们值得被一生宠爱。
(当男生真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