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扒洋路
口述 秦家儒 整理 秦明亮
“八路军,扒洋(铁)路,皇军见了屙一裤。哭爹喊娘连喊姑,中国再大也不能住。收拾东西赶紧走,迟了小命保不住”。
这是近80年前,我十四岁那年当时在修武县城内外流传的一段童谣。
我的家乡在修武县城东北两里地的侯庄村。西边二十米,是大运河,北面八十米是道清铁路。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生活虽然艰辛拮据,但是也能勉强度日。
民国27年正月十九日(1938年2月18日),随着东南五里地远的小纸坊村的隆隆枪炮声,小村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破。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一部在小纸坊奋力抗战,日军遭到重创。疯狂的日本鬼子对小纸坊手无寸铁的无辜老百姓进行屠杀,制造了血腥的小纸坊惨案,随后,日军占领修武县城。
修武县沦陷后,日、伪、匪狼狈为奸,相互勾结,一片乌烟瘴气。各种苛捐杂税,派粮派款,抓丁派夫,修桥补路等劳役、差事不断,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我们村距离县城比较近,就成了日本鬼子和汉奸祸害的重灾区。
因此,家里的老人和大人们教我们这些小孩子,对陌生人,先看衣裳再搭话。黑色是便衣,黄色皇协军,灰衣裳是八路,老百姓衣裳是游击队。教育我们看见陌生人,要先看其行为举止,分辨出好赖人:土匪进村就放枪,皇协军倒柜又翻箱,叽哩哇啦是鬼子,和颜悦色是共(产)党。想保住小命,要有眼色,即时避难,快速逃生:看见鬼子赶紧跑,看见汉奸往远处绕,见了八路咧嘴笑。我们每次出家门时,大人总会不忘记提醒我们一句,“记得长点眼色啊”。
当时 ,在修武县北部太行山区,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这一带活动,八路军刘伯承部129师陈赓386旅、115师344旅、与刘聚奎道清游击支队、太行南区游击司令部、县大队等地方抗日武装,活动在博爱、焦作、修武、武陟之间,袭击敌伪,壮大自己,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有效地遏制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
而在东边的新乡,八路军129师杨得志领导的688团、王新亭领 导的689 团,为确保冀鲁豫抗日根据 地的建立,与修武县抗日活动遥相呼应。
八路军四面出击,打的日本鬼子晚上不敢出来,只能白天活动。白天,日军鬼子和汉奸粮派款,清乡、扫荡,向北推进。晚上,共产党八路军向南推进,打据点,攻炮楼,入户宣传。
这样,在修武县城以北,东起东新庄、常桥一带,西到小张庄、卧龙岗一带,南到道清铁路、北到小泊村、北辛庄、南庄一线,在这中间形成了八路军和日本鬼子武装拉锯的空间地带。
那年(1938年)秋天,为配合武汉保卫战,防止日军修复黄河桥南犯郑州,刘伯承部依托太行山根据地,陈赓率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出平汉路两侧,围绕道清铁路一线,转战焦作、修武、新乡等地,频频向敌军出击。道清铁路南北,每天都会看到有部队来回往往。县城以北,每天都有枪炮声。
大概是阴历八月份的一天晚上,大约八九点钟的时候。我与村子里同年龄闫士刚、秦永远等五六个人,在年纪稍长的付克安带领下,在洋路南村子东北闫家的几家胡同内,我们在玩捉迷藏。
突然看见从铁路北边燃起一条火龙,远远地从西北方向走近。一大群人,人们手里拿着火把,直奔道清铁路侯庄村到京里村那段地段。
那段地段,自古就是“聋地”。“聋地”,就是那个地段近处说话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听不见。
刚开始,我们也被眼前的情景吓坏了。不知道到底是啥情况,也不知道发生了啥。怀着好奇心,我们只好弯下腰,顺着田间小路,向东摸索,逐渐向铁路近处移动。
付克安告诉我们,不要乱说话,小心点,不要出声。弄不好,小命就要丢了。
距离洋路不到20米的距离时,我们几个人爬在田埂上,向北边洋路上张望。
在火把的映照下,我们看到洋路上,到处是当兵的。衣着服装也都各不一样。有的人手拿着火把,有的人身背长枪,有的人腰垮短枪,有的拿着洋镐、木棍。他们正在掀铁轨呢。
“他们在干什么呢?”I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
话音刚落,距我们只有一二十米的洋路斜坡上,一个站岗的哨兵就发现了我们。
“站起来!干啥的!举起手来!”
我们几个人都吓得说不出话来,颤巍巍从田埂后面走出来。
付克安年龄比较大。他出来说,“我们就是侯庄村的。在这里玩耍呢。”
那个哨兵比我们也大不了几岁的样子。他看见我们几个人都是小孩子,放松了警惕。
长华哥小心翼翼地问,“你们这是在干啥?”
哨兵拉了一下枪栓,“ 我们打鬼子呢。这是军事机密。你问这干啥?”
“没啥。没啥。”
这时候,洋路上人声鼎沸,人们都在各自忙个人的,没有人注意我们几个小孩子。
正中间的那一群人,一边撬铁轨,一边嘴里喊着号子:
“一二三哟!”
“扒铁轨哟!”
“断了洋路,”
“愁坏小鬼子哟。”
“打跑鬼子,”
“好种田哟!”
“不用摊钱款哟。”
“娶个媳妇,”
。。。。。。
一个人领号子,大家跟着节奏一边干活一边附和。诙谐、幽默,又通俗易懂,一时忘记了战争的残酷,忽略了空气中弥漫的硝烟,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
我们几个早就被这样的情景感染了。
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俺们也帮着你们干吧。”
那个哨兵看见我们这些半大的小伙子,没有再为难我们几个。
十七十八力不齐,二十三四正当年。虽然我们当时只有十三四岁,大家齐上阵,一起来帮忙。刨石子的刨石子,拧道钉的拧道钉,谁也没有闲着。不一会儿,大家都是满头大汗的。
八路军把铁轨拆下来,人们纷纷抬上骡马车。后来听说铁轨是兵工厂用来做武器弹药的。
火把熊熊,几乎照亮了参战的每个人的面庞。
虽然是深秋的夜晚,天气有些凉,但是当兵的男女老幼,个个都是汗流浃背的,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抑止不住的兴奋。
人多力量大。不到一个时辰,四五十截铁轨很快就被几百个人卸了下来。
人们捆的捆,绑的绑,抬的抬,把卸下来的铁轨全部装上马车毛驴车。这当口,从西边火车站“哒哒哒”响起了机关枪的声音,伴随着“呯呯呯”的三八大盖的枪声。有一些人持枪向西跑去,开始阻击日本鬼子。
八路军部队里有人喊了一声,“大家动作快点!”
只见人们开始把洋路的枕木往一块堆砌。有人用煤油往上浇,把火点上。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刹那间,火光冲天。油浸的枕木,加上浇上的煤油,伴随着“哧哧”和“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路基上燃起雄雄大火,一二百根洋路枕木不大一会就化为了灰烬。
日本鬼子连个人影都没有见到,打枪只是为了虚张声势罢了。
不一会儿,八路军就开始打扫战场,连铁锣丝、锣钉也收拾起来。
有人问我们,要不要跟我们一块闹革命、打鬼子。
我们当时年纪还小,不知道怎么回答。
只有付克安一个人说,“俺们爹娘还在家等俺们哩。”
来人笑了笑,说,“你们赶紧快家吧,别让家里人为你们担心”。说完,从背后背着的粮袋里掏出几把用柿子面做成的炒面,分给我们几个。
望着八路军消失在洋路北的夜幕里。我们几个人一边吃着炒面,一边蹦蹦跳跳地往村子里走。
第二天,城里城外,满大街的小孩子就开始传唱那段童谣:“八路军,扒洋(铁)路,皇军见了屙一裤。哭爹喊娘连喊姑,中国再大也不能住。收拾东西赶紧走,迟了小命保不住”。
道清铁路全线中断,恼羞成怒的日本鬼子带领100多号人对道清铁路两侧的村庄进行大规模清乡,到处翻箱倒柜,大肆搜索昨天晚上被卸、被抢走的铁轨和枕木。
日本鬼子沿着铁路沿线,从西往东、再从东向来来回回折腾了几天,根本没有啥好结果。
后来了解到,这次破袭,是八路军在焦作至新乡六七十公里的铁路线上,发动的战线最长、破坏最猛的第五次道清破袭战。
八路军破袭道清铁路的壮举,必将永载史册。
���^�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