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熟悉我儿子的同事和朋友问我:“你儿子真会说话,你怎么教育的?”
我儿子马上三岁半了,会说话算不上,但他确实表达起来挺清晰流畅的。
比如:
从幼儿园接他回家时,他会说:
"妈妈,我很喜欢在学校里玩,但我更想回自己家里。"
我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还是自己家里最好。"
前段时间,看见很多树叶飘下来,他说:“可怜的树叶,都怪淘气的风,把它们刮下来了。”
带他去喜宴,同事给他夹了一只虾了,他拍手欢呼:"谢谢阿姨,我最爱吃的就是虾了,我最讨厌吃的是黄瓜。"
给他讲故事,讲到老虎因为吃糖太多被拔掉牙,映射到了他爱吃糖,他就说:
"我最不喜欢这个故事。"
"为什么?"
"因为它太没意思了。"
他不小心打碎了平时喝水的杯子,哭着说没有杯子喝水了,我给他找了一个备用的,他还是继续哭,他爸烦了,训他:“妈妈不是给你找了一个吗?别再哭了。”
他回答:“爸爸,我还是感觉有点儿难过,还想再哭一会儿。”
可能和大城市的孩子相比,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三岁前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已经很知足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217304/4c42eb839633f9f3.jpg)
儿子的表达能力除了受到天赋以及奶奶带他时爱和他讲话这两个因素影响之外,还应该受益于我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不替孩子表达,不和孩子讲儿化语。
即使在儿子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也很少使用过儿化语,像什么“吃饭饭”、“洗手手”之类。
另外,他平时想表达什么,都鼓励他自己讲出来,即使我理解他的意思,也从不替他表达。
比如他爱吃柚子,看见了就会指着说:“妈妈,我们买一个这个。”
我就问:“买一个什么?”
他说:“就是这个”。
“这个是什么东西?”
他就想半天:“石榴。”
我继续装糊涂:“这儿没有石榴呀,你是想买个柚子还是芒果?”
他马上高兴地说:“柚子。”
再比如,和他看思维训练的书时,有给动物们找尾巴的题目,他会用手指着说:“这是这个的尾巴。”
我说:“我抱着妹妹看不见你指的,你就说第几个是哪个动物的尾巴。”
他就开始说:“第一个是小狐狸的尾巴,第二个是大象的尾巴。”
二、平时看到什么事物,尽量用丰富的词汇描述给孩子听。
和他在一起时,我会把看到的事物详细地进行描述。
比如路过花店,我会指着橱窗说:"你看里面那么多五颜六色的鲜花,好漂亮啊。"
看到一条小狗在路边,我指给他看:你看,这条无家可归的小狗冻得瑟瑟发抖,真可怜。
他们幼儿园门口新开了一家包子馆,我就对他说:“这儿新开了一家包子馆,你看那热气腾腾的包子真诱人,明天早上咱们别在家吃早餐了,到这儿吃包子吧,我最爱吃香喷喷的包子了。”
三、孩子出现用词错误,不直接打断纠正,而是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刻意用到这个词进行示范。
我儿子很喜欢把他看动画片或我给他读绘本时学到的词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时理解不透彻,难免出现错误,但我从不打断他,因为他可能会感到扫兴,尤其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发现自己经常犯错,会失去信心,不再用一些没把握的新词了。
当然也不能任由孩子一直错下去,我就在接下来的对话中刻意用到那个词,给孩子示范正确用法。
一次我在厨房里忙活,突然儿子喊:“妈妈快来,糖糖要掉下去了。”
跑出来,小宝已经挪到沙发边上,他正堵在旁边,我赶紧把小宝抱起来,儿子松了一口气,说:“终于糖糖没掉下去。”
我就接过去说:“是呀,幸好糖糖没掉下去,要不就该摔疼了,谢谢你帮忙照看她。我忙了一下午,终于忙完了,现在可以陪你们俩玩了。”
教育孩子全在于平时的点点滴滴,有时你可能会抱怨:上班这么忙,哪有时间教孩子呀?
工作忙,更要抓住平时和孩子相处的碎片时间,潜移默化中将你的教育渗透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动脑筋,多尝试,总会找到适合你和孩子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