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曾经带来一波又一波收视高峰,让许多人坐在电视机旁如痴如醉,我们可以从中学习“该怎样讲述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好故事”。
第一,塑造一个足够细腻的人物
为什么前些年,总有韩剧能风靡全球?其实主要原因就是,韩剧中的人物实在是太有魅力了。比如,从最早的《大长今》中的大长今,到前几年的《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敏俊,他们的角色魅力,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我们写事时,该怎样塑造这样的人物呢?
首先,赋予人物目标。
如果没有目标,主角在电视剧中会做些什么呢?每天吃饭、睡觉、工作,千篇一律地混日子?这样的主角又怎么获得观众的好感?
韩剧非常讲究给主角赋予目标。比如在《大长今》中,大长今在10岁左右,母亲去世,母亲临终前让他进宫当宫女,找机会会家人洗清冤屈。所以,大长今这才进入了宫廷。在之后的岁月里,她被人百般刁难,被人陷害,但始终没有放弃母亲临终前的目标。有一次,她被赶出了宫,但为了重新回到皇宫,她又学习了医书,最终再次进入宫中。
试想,如果大长今没有目标,那当时年仅10岁的她为何要进宫?在宫中遭遇到挫折之后,她为何还要留在这个是非之地?有了目标,故事主角的行为才会合理,才能塑造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主角的人设才能立住。
其次,尽可能给一个角色赋予更多的标签。
再拿《大长今》来说,大长今是朝鲜王朝内禁卫军官徐天寿的女儿,但父母早亡,她又成为了孤儿;后来进宫,当了御膳房的一名普通小宫女;再后来,为了重新回到皇宫,她学习医术,又称为了一名医术高超的医女;在电视剧最后,朝鲜国王给她封了官,她也成为了朝鲜王朝第一个女御医。
官二代、孤儿、宫女、医女、女御医,大长今在剧中的标签至少有五个,这些标签之间可能是顺应的,但更多的是冲突的,这就会让人物变得更复杂,更值得探索,为人物的存在塑造了真实感。
最后,人物台词要自然,贴近生活。
如果台词不够自然,就无法让故事外的人感受到人物真正的情绪,也就是俗称的“出戏”。如果白娘子那样优雅矜持的人,张口就说:“许仙,我是来报恩的,我们成亲吧。”那这个人物就崩坏了。
第二,给配角充分表现的空间
当然,一个成功的故事里,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每个人物都会不断地变化和成长。从最开始的懵懂、天真,胆小、不成熟,到最后的成熟、可靠,韩剧中的人物,性格特征一般都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展,主角是如此,配角也不能忽略。
所以,我们也需要给配角更多的表现空间。
比如在《延禧攻略》里面,高贵妃,为人心狠手辣,喜欢争风吃醋,很多观众一看到她就气得咬牙切齿。但是,她这人虽然坏,她对乾隆的爱却都是真诚的。富察皇后,为人宽厚,忍让,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保持住皇家的体面。还有尔晴,表面上很友好,但内心却很狰狞。
还有里面佘诗曼所演的乌拉那拉氏,刚出场的时候与世无争,待人友善,但结果却成了大反派。为什么呢?因为她是被环境逼的。这里有一个变坏的过程,所以观众们看着就很过瘾,也很理解和同情她。
这些人物都很鲜活,她们各个都很精彩,所以也更突出了主角魏璎珞,生存在这群人中间的不容易。编剧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并没有为了突出魏璎珞,就忽视对其他小人物和反派人物的全方位描写。
第三,设置过山车式的情节
情节要跌宕起伏,像坐过山车一样,才会给人高潮迭起的感觉。
比如《大长今》中,大长今第一次被赶出皇宫的时候,她来到了人生的底谷。这时候,观众的心也跟着跌入到了底谷。大家都在想,哎呀,大长今好可怜啊!但是,大长今没有放弃,她开始从零做起,学习医术,最终又重新回到了皇宫,到这时候,剧情开始回暖了,观众们似乎也看到了一些希望。在此之后,大长今继续升级打怪,最后洗刷了冤情,自己也得到了朝鲜国王的认可。所以,故事情节一定要是曲线上升的,如果一路畅通,就会让人觉得剧情寡淡无味。
给故事保留足够的弹性。
俗话说众口难调,所以故事的剧情和人物都应该是多变的,而不是刻板的,需要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选择空间。
像《延禧攻略》中的配角们一样,你如果给他们赋予了反派性格,但同时也应该表现出他们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拿高贵妃来说,他在死之前的唯一愿望,就是给乾隆跳一支舞。不管之前是多么讨厌她,看到这里,许多观众反而都同情起这位高贵妃了。
你看,编剧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显然给了角色和角色的故事保留了许多弹性,没有把坏人一棍子打死。观众们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随着剧情的发展,情感上也出现了起伏和波动,观剧的感触也会更大。
这样一来,整个故事的观赏性就上升了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