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老在《家》中控诉了万恶的封建礼制,它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行为,家长作风害惨了年轻一辈人。觉慧怀着满腔热血离开了令人窒息的“囚笼”。离开四川“漂”到上海,在当时所谓的大城市中更进一步地接触心思想,从事着他热爱的事业——革命。曾经我觉得觉慧太暴躁,觉得和觉慧一样有着新思想一样勇敢的觉民更深入人心。可是看到固执、顽固、迂腐、腐化的周伯涛为了面子不顾妇女亲情把女儿蕙推向了郑家的火坑,绝望无助笼罩了这个可怜的少女的心,最终在郑家人的折磨中抑郁而终,而父亲在他死时也没感觉悲伤,他庆幸的是面子保住了;看到本和蕙有一样命运的淑英在觉民和琴的帮住下逃离了所谓的家,逃离了“囚笼”,为自己勇敢的奋斗;看到郑家人、周伯涛、高克明为了所谓的面子和礼教几乎丧尸了人性,根本没有道德可言,所谓的“圣贤书”就是这样残害觉新了无数的人;我还看到了可怜,不仅仅用可怜是不够的,可悲的,可憎的觉新用他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葬送了年少时的美好,葬送了妻子瑞玉年轻的生命,随着儿子海臣的死,他的人生几乎没有意义了,他敷衍了一辈子,失去了一切。觉慧走得好,他不用在承受那一道枷锁了。
以前我总觉得觉新他们整日游玩打牌很无聊,可是我不懂的是思想不开放的他们的行为被约束着,只能以此作为消遣。我依旧无法体会那种有话不能说,有气不能撒,不能出门,不能上学,不能自主的生活,就像她们不敢想像若干年后女子也可以自由的在大街上行走,自由的发表言论,自由的选择婚姻。想想也是,在那样的环境里,觉慧、觉民、琴那样的人也算是非常勇敢的了,他们坚信封建礼制终将被消灭,他们在为之奋斗着,他们永远不会停息步伐。其实真正痛苦的正式新旧事物交替的时候,新的思想萌芽初显,旧的思想依旧根深蒂固,总有一批像觉慧一样热血的、奋斗的、先进的人的出现来推到历史的发展。
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从不曾想封建旧制到底是怎样的,只是从书中知道封建旧制的种种不好,但从不会去想它到底是怎样戕害着人的思想,残害着人的身体。不由地,我更加厌恶封建旧制,我仿佛和觉慧他们一样,用一颗饱满热情的心去挑战新事物,新挑战。
每当心情低沉时,就会看一下这本书中的一些情节,就会看自己写的批注,以及当时的情感波动,每看一次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总归来说,它可以让我在自我否定时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