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是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是齐心协力的团队共识,是彼此认同的行为标准,更是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班级文化蕴含着班级凝心聚力的决心和共同奔赴的誓言。那么,如何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笔者认为,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明确班级核心价值观
班级的核心价值观是指班级所追求和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我新接的班级是一个比较活泼的班级,学生管理能力较强,但因频繁更换班主任,并未形成系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刚接班时,我通过开学第一课与全体同学讨论交流班级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并确定班级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次的交流,我们初步形成了互相尊重、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因为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班级凝聚力明显增强了。
二、匠心布置教室环境
教室的环境文化是显性的班级文化,要想班级文化建设深入学生的心里,第一步就需要创建属于班级独特风格的环境文化。我与学生一起探讨班级名称,我们根据绘本故事《小种子》的启示,确定班级名称为“小种子”班,期待每个同学像小种子一样努力向上生长。确定好班级名称后,学生一起设计班徽,并进行教室展板的布置。我们以春风、雨露、阳光等小种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作为展板的名称,在展板上展示学生的成长足迹。教室的环境布置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教育,学生在班级环境文化的熏陶中自主学习、自信成长。
三、创新设置班级服务岗位
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接班级的学生缺乏主动为班级服务的意识,为了让每个同学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觉,我将班级事务细化为一个个职位,并引导学生为自己“创设”合适的职位。小罗读小学六年级了,可她从未当过班干部,看到其他同学都跃跃欲试,她也就行动起来了。她踏实稳重,于是为自己创设了“联络员”这个职位,课间帮助老师“联络”同学。通过这样的方式,由此从被动变成主动,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营造了快乐的班级氛围。
四、精心组织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展示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学生成长于活动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开学第一周,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我利用阳光体育课,带领学生开展团队破冰小游戏,还开展拔河比赛、小组朗诵比赛、趣味接力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了解,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五、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对于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接班后,我利用问卷星,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以及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事件,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特点。接着,我以小区为单位,依次走进学生的家里,与家长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奠定了良好的沟通基础。同时,我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共同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支持。通过家校合作,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关爱和指导,班级文化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能给孩子们一个美丽、温馨的环境,还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自信心,提高班级凝聚力,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萌发爱生活、爱集体、爱自己的情感,为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奉献出自己的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