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学会“贴标签”,少奋斗十年

作者: 小鑫影评书评情感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2:02 被阅读75次

    看到这个标志,如果需要跟一位女性联系起来,您脑中第一想到的是谁?

    图片源于网络

    对于大多数中国网民,都不难想到这样一个人:

    图片源于网络

    当时的主流媒体是这样评述的:

    图片源于网络

    为什么人们往往通过一句话就能牢牢记住了一个人。

    这是因为人类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心理学术语叫做“自我概念”(俗称:贴标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概念。

    一、厘清概念:

    本节涉及较多心理学理论,赶时间的朋友请直接跳到第二点。

    百度解释: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罗杰斯

     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 罗杰斯的“自我概念” 按罗杰斯的解释:自我是一个有组织的结构,是一个不断改变的结构。其内容能够用两点三面来描述。

    两点:一是指自我知觉所反映的个人各种特点和能力;

                二是指自我知觉所感受到的自己与他人及环境的关系;

    三面:是指对上述两面反映的性质,包括知觉、评价和理想。例如:我是谁?我认为谁可爱?我的人际关系如何等。

    2.“自我概念”的形成三个阶段

    (部分观点参考公众号:心理菌《自我概念:你一生寻求的答案》)

    2.1婴儿期:自我概念的出现

    心理学中有个非常经典的镜子实验:研究者让母亲在婴儿的鼻子上涂一点口红,然后把他们放在镜子前面。结果发现,18~24个月的婴儿会触摸自己的鼻子,试图擦掉这个"奇怪"的印记。这表明婴儿已经能够意识到镜子里的是自己。这说明婴儿能够意识到镜子里的是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同时,人类会趋向与寻找自己所属的内群体,比如“我是95班的,我是第一中学的,我是三连的”,这个稍后再说。

    2.2青少年期:"我是谁"是个一生寻求的问题

    根据心理学研究,多数小孩子一般以自我为中心,用别人能观察到的特征描述自己“我是苗苗,我有爸爸妈妈,我三岁了”。

    稍大些的孩子自我评价开始趋于内在,更关注于内心世界——"我学习不够努力,我觉得大家不喜欢我”。这时候的孩子开始变得敏感,在意别人的批评,时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时而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值得一提的是,学业能力在这一时期对我们的自我概念产生重要的作用。这多数取决于外界环境,"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考试不及格"。

    在这一时期,我们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无论行为、情感或是感受都那么与众不同。

    随着外部评价的不同,孩子们被分成了“优生和差生”,孩子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开始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

    2.3成年期:自我概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8岁以后,孩子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不是唯一的主体,其他人也是同自己一样的主体,而且,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从多个角度评价自己。

    "我在面对熟人的时候很健谈,但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有点害羞","我的社交能力不太强,但是,我的文字能力很强","虽然我学习不算很好,但并非一无是处"。自我概念变得更为立体、更加全面。

    中年以后,虽然我们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外在评价,但我们的自我概念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你既不会因为别人的批评就完全否定自己,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表扬就完全肯定自己。

    但是,在遭遇重大事件时,人的自我概念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这种重大事件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比如你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你会淡化过去的苦难经历,转而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宠儿;或者你投资失败,你会彻底否定自己,一蹶不振。

    知识点:自我概念就是人类从认识自己到认识世界的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它随着心智的不断成熟和阅历的不断丰富而不断扩展。

    为了更为迅速的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人类进化出了最便捷的认知模式:贴标签。

    二、贴标签的四个维度

    90后的文案天才李叫兽在《自我概念营销:如何帮用户戴上合适的帽子》一文中这样描述广告届“自我概念”的四个维度:

    图片源于李叫兽文章《自我概念营销:如何帮用户戴上合适的帽子》

    1.社会维度:在“社会维度”中,人人都无形中都被贴上了某个固定的标签,比如权力、金钱、身份、地位等。

    比如“虎皮”是权力的象征,土匪大王坐的永远是虎皮而不是羊皮(即使羊毛更佳细腻柔软,功能性上坐着更舒服)。

    比如:家用型汽车定价很多用“9”来结尾的,而昂贵的豪华型汽车往往用“0”“8”等结尾。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因为价格以“9”结尾会让人产生“打过折”的感觉,让人觉得东西很便宜(跌破百元关口=99、不足千元=999)。而以“0”“8”等相对完整的偶数结尾会让人觉得价格较高。

      所以廉价车价格以“9”结尾,体现“勤俭持家”的社会角色;而高档车以8和0结尾,体现“我不在乎钱,我有钱”的社会角色。

    图片源于网络-王健林座驾

    2、个性维度:在您的朋友圈是不是总有一群人每天晒娃、晒旅游风景、晒美食?

    这些人不一定都是人生赢家,但是在使用心理学技巧,给自己贴一个标签,叫做“我可以!”

    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当五一节加班回家的地铁上,心里正在暗暗庆祝项目顺利落地的时候,看到闺蜜朋友晒丽江旅游图片,心里一阵酸楚。

    当你满心欢喜地拿着2万块年度绩效回家的路上,却发现隔壁老王新添置一辆拉风的进口越野,你的那点小兴奋不翼而飞。

    其实大可不必为此懊恼,感叹人生不如意,有的人不断在各种场合晒各种照片,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贴上“我可以!我很厉害”这个标签。

    以前春晚有个小品是郭冬临 买红妹两位老师演的,叫《有事您说话

    图片源于网络

    片中男主角为了给自己贴上“我可以”这样一个标签,不惜晚上通宵排队帮人买火车票。在光彩照人的外表下,是小人物的苦痛和无奈。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出于职业或是自我价值的需要,有的人不惜代价给自己打造一个外部形象。

    比如:某宝网店连1.3元的螺丝钉都包邮,后内部爆料,这种亏本经营的模式在行业内部盛行,其经济成本相较花钱刷空包给自己提高销量而言,可谓既经济又安全。

    因此,当你羡慕朋友圈里那些美食、美图、美景的时候,也许朋友圈的那头是微商的代言人、是旅游APP收费推广会员,他们所做的,不过是为了证明:“来吧,我可以!加入我吧”。

    3.集体维度 

    这个不多说,看看各地林立的“XX商会”,想象一下在异地他乡有个跟你说着同种语言,来自共同地域的人,有着相同饮食习惯的人,陌生感瞬间消散了。

    于是,不同的商家开始了“标签大战”:人民公社大食堂里服务员都穿着半旧的绿军装,满足了70、80食客的好奇心;老兵餐厅里也总不乏满脸泪水,两鬓斑白的退伍老战士。

    社会的进步为不同人群找回内心记忆的同时,也给人们贴上了不同的标签:“80-90后,老兵,北漂,蚁族。”

    图片源于网络

    4、关系维度

    看到这里,请您打开社交软件,看看有多少宝妈用自己宝宝的照片做社交账号的头像,有多少企业高管用自己的别墅、豪车做企业主页封面。

    这就是一种关系维度的标签,其目标就是将自己与某种成就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认同感。

    一个初如职场的新人,如果能在与某行业大佬一起合影,乃至合作,这将对新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与赵本山搭档演出小品《不差钱》后,小沈阳便迅速走红,几乎是一夜成名。

    这就是将自己贴上了“赵本山徒弟”、“春晚选手”的标签效应。

    三、一点建议

    人类天生为群体动物,无论自我认知如何,都必须通过别人的视角才能客观认知自我,而最快速为人所认识的方式就是给自己贴上合适的“标签”。这里有三点建议:

    1.打破原来的“自我概念”。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改变过去的固定形象。找到自己的模仿对象(行业精英、政治领袖或任何一位活着的非虚构人物),搜集他/她的各种资料,尽力去模仿。

    2.大胆进行换位思考。模仿并换位思考面对困难他是怎么决策,怎么思考的,努力改变自身原有行为,尤其要改变思维模式。可以把自己定位为”小XX“、”中国的XX“。

    3.吃掉那只青蛙。集中全部力量去战胜你以往认为最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因为你认为难以战胜,别人同样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一旦你胜利之后,全新的标签就贴上了。

    总结一下:人是通过固定的行为模式被人了解并记住的,这种方式心理学称为”自我概念“,也就是”贴标签“。

    人的一生会被贴上不同的标签,每个标签都是一个时期,或一个维度的缩影,因此,我们要尽快掌握贴标签的技巧,把你最适合的一面展现给社会和职场,这样,你也能迅速成为赢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学会“贴标签”,少奋斗十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ia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