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妈妈总说外面除了望不到天的山就是望不到边的水。
爸妈基本上没怎么出过门,据说我一周岁的时候,他们一起去过威海,妈妈说威海很大,他们从火车上看,都看不到边的。八九岁的时候,妈妈去过一次温州,和亲戚一起进厂打工。我们市算是不富裕的了,每年都有很多人去苏浙外出打工,反正每年春运最繁忙的铁路线就是温州到我市的。妈妈说那里四周都是山,早上上班下午下班,举头都看不到太阳的,感觉暗无天日的,在那里待了一周都没见过太阳,然后因为想我姐弟,就回家来了。然后再也没出去过,所以她总是说外面不是水就是山,总不如家里,家里举目无山的,水不似江南缓缓溪流,也不似大江大海汹涌翻滚。不过是沿村沿地的水沟,真的,我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说明它是什么,比溪流深宽,到肯定称不上江、河,比河要窄那么些。
那时的世界每天可以看着天边拂晓的朝霞(如果你愿意早起的话),晚上隐于树枝后的晚霞,看着天边出现的月,远处闪现的星,如果有什么遮挡你的视线,那一定是路边地头村里的树,郁郁葱葱的,可又都感觉那么远,你站在二楼的位置,就好像可以俯瞰似的。就算在县城,或许十楼的位置,你就可以看到整个县城了,总之目之所及的,绝不会是山啊。
那时的世界位于华北平原的我一直以为我们市都是这样平坦的,至少整个县是的吧。高中时候,莎姐来自一个叫我们县郜台的乡里,因为那里的地不是平整的,她总说他们都住在台子中央,台子下面会被淹,所以那里叫郜台。至今我都很好奇,台子是像梯田一样的吗?
后来上大学,我从皖北走到皖南,才开始觉得,是不是整个安徽只有我们市是平整地域,因为我再也没见过那般平坦的地方了。火车走到哪里,那里不是丘陵就是层峦叠嶂,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后,也开始想念那个妈妈眼里最好的地方。
自从大学后,我也会去各地游玩,但大西北,东北还是不能及的,所以步履也不过仅仅流返于江南,华北南部了。昨天开启了从南京到深圳,横跨整个江南的火车之旅,沿途的风景至美,沿途的炊烟稀少,让我想起小时候我总是抱怨我们家住在村子的边缘,那么孤立的感觉。山腰上的两间房,孤立无邻,沟壑间的二亩稻,好像没有主人。再多一点的几户人家好像就是一个村庄了,坐在火车上的我,远远看不到县城,总是想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大概是在村村落落里、城市之间待的太便捷了,从未考虑过他们怎么在山间往返,却惊叹原来课本上翻山越岭的徒步真的存在,即使现在我看到的这些人不是这么来返于城镇,那么十几年前或者再远十几年,也该是的吧。
很多人都会羡慕大城市的繁华便捷,其实最大多数的人还是生活在小城市里,甚至山林之间,很庆幸,小城市也都便捷起来了,沿途的山林沟壑里也能看到隐匿于丛生的树木里的条条大道。
不知道有多少人依然最喜欢的还是生存的地方,不流连于外界,有时候的我真是可怜爸妈这样的农人,这么便捷的今天,却还是不愿意出门看看。或许也没什么意义吧。
那时的世界 那时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