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年级的女儿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困难,我去帮忙讲解。这次的题目是认识人民币并学会换算。由于练习册上的题目比较简单,我稍微解释一下女儿便完成了。但是我发现如果给女儿整数,比如5元,再让她找零,她就完全蒙圈了。一开始我没有觉得这个对她有多难,就又讲了一遍给她,但是她依然找不着门路。我开始急了,于是有了一个似乎全天下陪做作业的父母都会有的一个想法,怎么这么简单都不会?在解释的过程中不免有些急躁。但是看光靠嘴巴说,似乎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又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帮她写出来,再让她去做减法。慢慢的,她终于开窍了,掌握了我的这种方法,但依然仅限于在纸上要写出来,单凭脑袋想是不行的。而此时我也已经觉察到自己的要求有些问题,不再对她有更多要求。
这件事情其实很小,是每个陪孩子做作业的妈妈都会遇到的。但是由于我在教的过程中起了一丝情绪,腹部感觉有些堵,所以便一直带着觉察,没有把情绪过分的发给孩子。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此时的期待是什么?我期待她能在我给出数额后,口算直接报出要找的零钱。这个期待过分吗?我也不知道。或许过分,她可是刚学认识人名币呀。或许不过分,也许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有这个能力了,她为什么就不行呢?好吧,我承认我又在比较了。那她现在除了口算,已经掌握做法了吗?掌握了。至于口算暂时达不到,还需要要求吗?不知道,似乎需要跟老师沟通一下,还要沟通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算法。那你现在还有情绪吗?好多了。
这件事情就这样化解了,但我的心情依然有些低落,有些伤感。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我为了迎合妈妈的期待,为了得到老师的欣赏,每次考试后都战战兢兢,头脑里无数次的翻滚同样的问话,这次考的好吗?好像不太好,又好像还行。我多想每次都考前三名呀,这样老师们就能永远喜欢我了,妈妈也不会总说我比妹妹差了。我就生活在那样一个分数至上的年代,于是我有了错误的认知,只有考了好分数,才配得到别人的爱,否则没有人喜欢你。现在想想好悲哀呀,我所有的努力与付出,竟然不是因为我喜欢,不是我的选择,而是为了迎合他人,为了那永远比不完的“别人”。
那个年代,每个农村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不用再受风吹日晒之路,这份期待本身没有错。但是,没有当过父母,又没有知识的他们,把这份美好的愿望生生的变成了压力与指责,传递给了孩子。而30年后的我们,真的应该行动起来,分清楚期待与现实的距离,在这份距离里做出当下最恰当的选择,从而为我们的孩子保留更大的心理空间。每一刻都要清晰,自己在向孩子传递什么,是积极有效的,还是消极伤害的。
从我未出生时起,我的祖辈就期待我是个男孩;当我出生以后,他们常常对我说,你要是个男孩就好了。我的妈妈当年未能如愿嫁给一个当兵的,所以她特别期待,我们姐妹中能有人嫁给一个当兵的,在她眼中,当兵的就意味着当官的,不再受老百姓的苦。我怀孕以后,他们又特别期待我能生个男孩,改变我们家族没有男孩的命运。多么沉重的期待啊!而我直到此刻才看清楚我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我是那么的不留恋这个世界,因为我认为我不该活着。此刻我想对我的家人说:对不起,奶奶。对不起妈妈。我活不成你们想要的样子!从今以后,我要为我自己而活。
我也特别想对我的女儿说:谢谢你,宝贝。因为你我又一次看清了自己的内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