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3页,金妮的序言)
天才的作家!这是我读完第一个感觉。
尽管经过翻译,她的文字依然那么流畅,她的比喻是那么具象化,栩栩如生。画面感无比强烈,使我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她的心情与感受。不得不说,抛开心理学的功底,亚龙医生的描写比她差多了。
“我的就业资格,如达利作品中的时钟那样,垂挂、滴落”、“听上去这些声音仿佛吊在一条逼真的血色溪流上”、“我的思想如同是一场语言组成的刺激的狂欢宴会,不停地围着情绪和香气旋转着,在极偶然的机会里,也会经由我的声音或文字流出来”、“我可以像读一本书一样读你”、“可笑而充满爱意、开放而又充满嘲讽”、“他亲切而自然,但又不像是圣诞老人”、“我就顺势将那个本色的我藏了起来,而装扮得如同奥菲利亚玩具娃娃”。原谅我不加解释地引用这些描写,她是病人,但也是天才。如此精准!如此贴切!如果她今天能学习朱老师的意象对话,在描绘和感知意象上,一定是天才中的天才。
“灵魂如同在一个剧场里表演……恐惧真实的撞击着你的脊背,友谊在深夜的黏稠中蹒跚而起。婚姻在你的眼前瞬间瓦解;白领的工作被大幅度的削减。我很高兴地跟这些审判和复活的日子签了约,因为在我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日子”,这段描写很迷人,有时候觉得人生的无聊,就是要用很长的时间,才会体验一生,而那只不过是人类体验中的一小部分的一小部分的一小部分。心理剧的特点,也许就是用很短的时间演完了一生,当你演了很多场以后,你就懂了很多人生的酸甜苦辣,有毁灭的愉悦,也有轮回的悲伤,当然也有前行的方向。生命的广度似乎变得无限宽阔,那些刺激让你的胸腔满满。
看了这段序以后,我还清楚的知道,在18个月的小组治疗之前,金妮还接受了5个月的个人治疗(每两周一次),虽然这段治疗好像对她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有时候我也有一种冲动,当有些人抱怨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是我的孩子、我的家庭、我的生活还是如此苦难。我就想用水泼他一脸,先接受一年的正规治疗,再过来跟我说话。
“跟往常一样,我只是等待着想看看在治疗中究竟会发生些什么,而并不主动选择自己的命运”,这段描写让我感到了金妮的极端被动,她仿佛一个高明的旁观者,虽然身在小组中,但却不像小组的真正成员,听起来似乎她也并不投入。
“我的生活有了一些变化——我已经不再参加表演,而开始打网球;不再寻找某个人,而已经和他在一起了;能够感受当下的孤独,而不仅仅是回味曾经孤独的滋味”,这是金妮开始跟亚龙医生做治疗时,自述的情景。这和亚龙医生自己描写的,给我感觉差很多。“虽然……但是”,这是亚龙大师描写中的句式,让我感觉到沮丧。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这都不算实质性进展,什么叫做实质性进展?
终于结束了序言部分,期待正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