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810806/26bd3330285380e2.jpeg)
新年开工伊始,或许是因为有了我的小太阳的原因,面对年前遗留的诸多棘手问题,竟也不烦不燥了。人定,才胜天,不是吗?
由于工作的性质,我们世唯的伙伴们都在各在一方,难得的会议或者课程交付才让大家有更深入的接触与交流的机会,聚少离多的现实下,也羞愧于自己对大家的关心非常少,在此,向所有伙伴说声:对不起!
同时,我相信我们彼此的精神世界还是联结的。
我相信我们彼此的精神世界还是联结的,正如我们是一群“致力于企业真正的改变”的人。
“致力于企业真正的改变”,是我们世唯的宗旨,是我们世唯企业文化的核心,我们将它视为我们行为的原则。然而,这两年我们发现,仅仅将它做为行为的原则是不够的,因为结果呈现的还不够好。各位亲爱的伙伴,结果暂时还不够好,并不代表我们不在努力,我们要想的是既然已经“致力于”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呢?我们在自我修行的过程中,都知道,凡事应当反求诸己,因为改变自己要比改变他人要容易得多。我们恰恰在向最难处挑战!因为我们居然要我们辅导的企业发生改变!我也身在齐中,我知道这有多难!
或许我们是一群发疯的人。我们整个动管项目的设计,就是能让企业团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切实提升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我们不是简单的去交付一门高大上的什么课程,我们是一家咨询公司,我们以业绩增长与团队成长为检验标准。我们在实际辅导中,有两种企业的辅导效果很好,一种是简单听话照做的企业,先选择不怀疑顾问团队,你让我怎么改,我就怎么改;还有一种是本身具有不断改变心态的企业,即拥有持续变革特质的企业,而后者则在辅导过程中体现了良好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并在辅导结束后会爆发更大的活力与生命力,前者则在顾问团队结束辅导后恢复到原先的状态。而我们都知道,拥有持续变革特质的企业的数量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多,因此,面对这种状况,或许我们必须成为一群发疯的人,否则我们哪来的让企业去改变的勇气以及影响力?记得赖老师反复说过:多少项目中,多少事件或者某个动作是我硬押着企业做下去的!
我想起任正非先生曾经说的一句话:“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这句话丰富了我对我们自身企业宗旨的理解,也就是说,“致力于企业真正的改变”不单单应该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更应该包含诸如勇气、智慧在内的“泛文化”,有形的物质资源或现有的方法是有限的,而我们的创造力却是无限的,面对我们的挑战,我们同样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克服资源与方法的匮乏,从而推动企业发生改变,在帮他们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也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然,在让企业发生真正改变之前,我们更要做到让我们自己先发生改变。有一天,我曾故意问赖老师,“赖老师,现在竞争如此激烈,营销同质化如此严重,企业未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呵,他自然头也不用抬的说了一句,“回归产品本身呗!”没错,回归产品本身!浮躁的企业去研究赚钱模式与营销手段,坚实的企业则使终孤寂在自身产品的设计与发展上。请我们所有伙伴都记住,我们是一家做咨询产品的咨询公司,我们的辅导就是产品,提供辅导的顾问团队就是产品!究意怎样的产品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商业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我们应当让我们的产品具有怎样的价值?我特别认同陈春花教授这句话:“产品赠予顾客的是爱、惊喜和可靠。”2018年,让我们共同用心咀嚼这句话,用行动去揣摩这句话,用结果去验证这句话,当我们真的能赋予顾客以爱、惊喜与可靠的时候,我们自然拥有改变企业的勇气与影响力。
我相信我们彼此的精神世界还是联结的,正如我们是一群意识到不断“自我批判”的人。
生理学家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带着病毒来到这个世界。马克思说,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大踏步地向坟墓迈进。一个组织又何尝不是?当它生机勃勃的诞生之时,腐蚀、侵蚀这个组织的各种病症也都相伴而发生了,即组织黑洞是组织的孪生兄弟。
组织的病症源于人,源于人性。西方组织管理学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懒惰的,贪婪的,在西方宗教里被称之为“原罪”,正因为单个的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私、贪婪、惰怠,所以,当这些携带着同样病毒的一群人,构成一个组织的时候,也同样就构成了对组织从发生、发展到终结的全部生命过程的挑战。
不被“组织黑洞”所吞噬的公司才能不断涅槃,“从泥坑里爬出的是圣人”这句话被华为称为金句,又何尝不能成为我们的金句?我们在动管项目的第三阶段,也要求企业去做批判与自我批判,我相信我们同样意识到,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最重要的行为。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会认真听清并真正明白客户的需求究意是什么,就不会密切关注并学习同行的优点,就不会消除“文人相轻”的劣性,就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必将被快速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所淘汰;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能在面对一次次生存危机之时,做到深刻自我反省、自我激励,我们无法用生命的微光点燃我们的士气,照亮继续前进的方向;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能保持内敛务实,就会因为一些成绩而忘乎所以,我们会掉入亲手给自己挖设的陷阱中;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将不再讲真话,我们也听不进批评意见,不学习,不进步,就无法保证做出正确决策与切实执行。每次我面对我的新学员,在正式课程开始前,我都分享任正非先生的一句话,今天,也分享给我们自己:只有坚持自我批评不动摇,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爬一步对一步,这就是“不疾而速”。
![](https://img.haomeiwen.com/i9810806/450a4694937d524c.png)
我们必须放下高傲的自我,放下所谓的面子。《了凡四训》中说:惟谦受福;《易经》中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因而谦之一卦,六爻皆吉。《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让自己谦虚,才能受教,才能完全接纳批判与自我批判,天地人神自然护佑我们。
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做得非常不好,《弟子规》中说,“闻誉恐,闻过欣”,坦白说,现在的我听到赞誉之言,会恐慌,担心德不配位,我确实没有他人所赞誉的那么好;只是,当我听到批评之语,我还做不到很开心。呵,我们一起努力。今天还有一个词语,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曾经有一天我陪儿子读《太上感应篇》,(我始终用只读不理解的方式,美妙的是读着读着居然就懂了),一个词语突然让我惭愧到直冒冷汗,“认恩推过”,凡是好的,就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凡是不好的,发生问题的,就认为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我恰恰经常“认恩推过”。人最可怕的,就是“过恶猬集”,却不自知。
我喜悦于我们的团队是敢于说真话的团队,这给了我们彼此充分成长的爱的提示。
同时,各位亲爱的伙伴,我们也不能过度批判,否则我们将陷入完全的“内归因”,这会造成极强的悲观主义,我们不为批判而批判,不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
我相信我们彼此的精神世界还是联结的,正如我们是一群共同推进企业发展的人。
在松下电器,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会议室,或是在通道的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一幅贴画,画上是一艘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
没错,能让我们公司持续发展的,是我们,是我们每一个人。打造明星员工,可以激发普通人的梦想,这是良好的激励措施;但我们不能打造明星领导,我们更不能依赖明星领导!确实,没有赖大童子,我们可能不行,只是同时我们更明白,公司发展,没有我,也不行,没有你,也不行!赖老师曾在课上分享过,“互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持续的关系。而“互赖”的前提,则是彼此完全的独立。
2018年,我们将不再互相等待,而是在这个平台上携手互策,老师们不再等待运营,真的有需要你们的市场,赖大童子是我们世唯一颗闪耀的星,但我们不会将自己封存在他的耀光之下;运营小伙伴们不再等待所谓公司的高层领导,你们真正未来的人生路是靠你们自己走出来的,我们不能将自己的生存寄放在公司已经趟出来的战略渠道上;客服小伙伴们也必将更加的独立与完善,你们将不再被动服务,而是主动去面对我们的客户,主动去促进我们的产品更加具有“爱、惊喜与可靠”,你们本身就是我们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共同推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让自己更具备一种意志力,什么是意志力?陈春花教授释义如下,就是“必须能够不受环境的影响而保持为增长所采取的行动”。为何现实中,那么多的企业初使的战略目标都差不多,可结局却天上人间呢?企业成长实质的问题,其实是我们态度的问题。佛教徒讲的是“信、愿、行”,是的,我们相信我们会成长吗?只有先解决态度问题,具备这种意志力,我们才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有自己创造增长的能力。2018年,我们的战略已定,将之实现的,必将是我们每一位!
为了配合上我的特质,少不了搔首弄姿,凑诗一首:
天若有情亦无情
咫尺天涯未远离
万丈红尘同齐集
白发染尽共梦赢。
(我们的梦------打造中国的麦肯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