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683355/8459c88b2fb77b1a.jpg)
或许是上了年纪,亦或是为了教育孩子,暑假期间,每每与女儿一起早餐时便会提起过去的生活。
过去的生活,当然是指自己小时候的生活了,要说再往前,自己还没出生,说出来只能是一些听说的或书上看到过的。如今到了知天命之年,无论自己经历的还是听说的,我有资格也有信心对孩子说:“过去的生活远不如今天的生活。”
生于70年代的我,虽然没有经历过饥饿的年代,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还是吃不到像现在这样司空见惯的食物的。所以我说:“虽然现今的年轻人不知道饥饿是啥滋味,但我们解决温饱问题,能够天天吃上白面馒头也没有多少年, 顶多只有三十几年的样子。”如今,全社会都已经脱贫,再也没有吃不上饭的了,现在人们愁的是下顿吃什么的问题。
记得我小时候的时候,白面馒头还不能天天都有,每年有相当一个阶段需要用玉米面和地瓜干来顶替。馒头和玉米面被季羡林称为白的和黄的,季羡林关于饥饿也提到过不少,包括他在德国留学期间,并不比国内差。对于玉米面,我至今都不喜欢吃,嚼在嘴里难以下咽,有一种喇嗓子的感觉。所以,对于吃玉米的时代记忆尤为深刻,其实这个时代就在不远的以前。
许多人对莫言在某小说中描写吃煤块表示怀疑和不解,甚至有的人还会以此来攻击莫言老师。但是,我曾亲耳听母亲说过,在三年困难时期,村里许多人都吃一种叫观音土的红土,许多人因为吃得多而死去。人在饥饿的时候连土都吃,难道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在饿的到极限的时候不能吃煤块吗?况且,莫言从小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农村。
当然,在小说中,为了“小说”的需要夸张一点倒是有可能,不但让全班学生吃煤块,而且最后连老师也被“忽悠”的吃起了煤块;也或许为了情节需要,作者来了一次“偷梁换柱”,把观音土换作了煤块也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再往前忆,记得巴金在《家》《春》里提到过,那些丫环就是为了有口饭吃不得不被送到大户人家去;电影《一九四二》大家都看过,其大背景就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据史料记载,有300万人被饿死,为了活命不但发生人吃人的现象,甚至都有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曾国藩在日记里有一页记的是太平天国战争时,安徽一带的人肉价目表。
如今,我们虽然衣食无忧,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为一日三餐而犯愁,敌对势力看着我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们心里是不痛快的。
我们需要忆苦思甜,更需要艰苦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