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听应童老师讲到回避型依恋模式、茅盾型依恋模式和紊乱型依恋模式,我却无法辨认自己与曾经的照顾者属于哪一种依恋模式。但听到最后的紊乱型依恋模式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时,令我毛骨悚然。
接下来我发现自己又掉进对孩子焦虑、内疚等负面情绪的坑里。害怕孩子会因为自己曾经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令我想到读高中时候的我一直陷在对父母内疚的负面情绪里。总认为父母吃苦受累都是因为我。
不同的是曾经一度陷在里面不自知,现在知道走不出来又令自己很痛苦。这让我再次寻找自我。寻找那个儿的我与照顾者之间的关系。
这一找,我看见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小女孩站在那里,她的面前站着姥姥、姥爷、爸爸、妈妈、还有奶奶,但是她却不知道该牵着谁的手。妈妈忙,爸爸让她害怕,在姥姥等人的眼里她找不到自己。直到后来有一天妈妈亲口对她说,妈妈对她没感情,妈妈最心疼的是大姐。除了大姐,就是她娘家的侄儿们,那一刻她的心真的好痛好伤心。原来她与妈妈之间的情感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但这没有影响她爱她的妈妈。
她与这个亲人住一段时间,与那个亲人住一段时间,但是在心里上却如一只孤雁无处可栖。
从过去的画面回到现在,我的心里有过一声叹息。也让我明白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是纯真,也许我们对父母有过怨,有过恨,但是那份纯真之情一直会埋在心里。
所以,今天我们既然踏上心灵成长这条路,对情感有这样一份发现,对情绪有这样的一份觉察,就好好的与我们的情绪相处,甚重地使用它,不要再让它带着我们去伤害我们的孩子、亲人乃至与我们有缘相遇的任何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