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20)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20)

作者: 海海海616 | 来源:发表于2018-09-04 22:17 被阅读0次

第 20 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一个人的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又取决于天赋、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和歧视等。劳动收入构成了总收入的大部分,因此决定工资的因素也就是决定经济中总收入如何在成员间分配的主要因素

20.1 不平等的衡量

属于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除以最穷的20%人口的收入

20.1.3 贫困率

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

贫困线:由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20.1.4 衡量不平等时的问题

实物支付转移:以物品和服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或平均收入为

20.1.5 经济流动性

经济流动性即人们在收入阶层之间的变动

暂时贫困和持久贫困很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旨在反贫困的政策需要对这两个群体进行区分

20.2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20.2.1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应最大化的政策,功利主义的目的是要把个人决策的逻辑运用到涉及道德与公共政策的问题中

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功利主义者支持收入再分配

但是功利主义者否认收入的完全平等化,因为他们接受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扭曲激励会使社会总效应减少

20.2.2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这种观点,他从一个社会的制度法律和政策应该是公正的这个前提出发,提出在无知面纱背后的原始状态,可以为社会选择一套公正的规则,因为必须考虑这些规则将如何影响每一个人。然后考虑这种政策设计的目标,他认为出在原始状态下人会特别关注处于收入分配最底层的可能性,因此目标是提高社会中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因此罗尔斯是要使最小效应最大化,罗尔斯的规则被称为最大最小准则

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

最小最大准则不会带来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因为承诺完全平等人们就没有勤奋工作的激励,会使社会总收入大大减少,最不幸者的状况也会恶化

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收入再分配是一种社会保险的形式

20.2.3 自由至上主义

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都把社会总收入作为一种社会计划者为了达到某种社会目标而能够自由地再分配的共享资源,而自由至上主义者认为社会本身没有赚到收入,是单个社会成员赚到了收入,因此去判断社会上的不平等程度并进行收入再分配是没有正当性的

自由至上主义者评价经济结果的方法是评价结果产生的过程,收入分配是以不公正手段达到的时候,政府有权利和义务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只要过程是正义的,则分配结果无论如何不平等都是公正的

自由至上主义者的结论是,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政府应该落实个人的权利,确保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来发挥才能和获得成功,确保了规则后,政府就没有理由改变由此引起的收入分配

20.3 减少贫困的政策

20.3.1 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提高了劳动成本,减少了劳动需求,引起目标人群失业。这些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劳动需求弹性,支持高水平最低工资的人认为不熟练劳动是缺乏弹性的。

20.3.2 福利

福利: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的一个广义术语

20.3.3 负所得税

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得税制

20.3.4 实物转移支付

实物转移支付的好处是避免了助长嗜酒和吸毒等恶习

20.3.5 反贫困计划和工作激励

与家庭收入有关的反贫困计划让这些家庭面临很高的有效边际税率,激励了这些家庭的人们不工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曼昆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zn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