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说他前一阵的宅家生活,早上快十点起床,早中饭一起,吃完看电视手机,到两三点睡个午觉,五六点起床,弄晚饭,看电视手机,十一二点睡觉,手机电视看到不想看,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如此重复,日子过得无聊又没劲。
我仿佛看到他们一家,那无处安放的时间,变成被孩子玩丢的布娃娃,曾经珍惜利用,如今却视若无睹,任凭它自生自灭。日复一日,24小时后又一个24小时,一个多月也就那样过去了。
可为什么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呢,我感觉时间根本不够用,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才好。
孩子在家,比之前更忙,六点起床做早饭,一起早餐,然后精心准备午饭,随时帮儿子打印资料、上传作业,整理洗晒,一切忙完,才可以做自己的事,写作、看书、烘焙,运动,刷刷手机买买东西,留给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
每天不知不觉忙到晚上十一二点,还总感觉有好多事没完成,我经常跟儿子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灵感转瞬即逝,手头忙着,当时不记,最后就没有了。
而面对突然多出来必须在家里的时间,儿子一开始也很不适应,每天追着老师的计划和作业,一天到晚“疲于奔命”的感觉。
我一直在思考要怎么“破局”,怎么样能够在完成老师任务的基础上,根据他自己的节奏学习。
最后找到的解决方案是——提早一小时起床,用这多出来的一小时时间,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喝水、上厕所,找讲义,整理课桌,准备文具;做好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及时消化完成课后作业。
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不至于老师一发交作业,看看没完成,赶快做;一会又来个作业,发现还是没完成,心急火燎,疲于应付。
第二,能够保质保量、第一时间提交作业,老师更有可能给予优秀作业鼓励,让他适时得到正向反馈,提高之后的作业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仅仅多了一个小时,一切都得以改观,时间管理和规划如此重要。
我想,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最公平的,每天24小时,不多也不少,可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如何规划我们的时间,让每个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时间具有欺骗性,当你刷手机看抖音时,一两个小时过得飞快,时间就在指尖无声无息地快速滑过;当不得不做不想做的事情,也许只是五分钟,感觉已经过了一小时。
对于时间的不同态度,决定着做事的效率:快, 以后没时间,抓紧时间把这件事保质保量完成;不急,反正有的是时间,慢慢来,慢慢做、先看会手机,等会再说吧。
时间悄无声息地过去,它不会提醒你,也不会为你多作停留。
只是你怎么对待时间,时间会给你答案,所有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尽管不是立竿见影;所有辛苦都值得,也许结果在有些人眼里不值一提。
重要的是消耗时间的过程,被思考、文字、美食、画画、书籍、爱好填满的时间里,感觉一定是充实又快乐的。
这场疫情,不仅仅考验人的身体免疫力,更考验一个人的心理免疫力、财富免疫力,情绪免疫力,这些免疫力从哪里来,我想,也藏在你对于时间的态度里。
工作时间,好好工作,提高能力,努力赚钱;业余时间里,运动锻炼、吃好玩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自己喜欢的,学自己想学的,玩自己想玩的,抓住机遇,抓住时间,积累足够的财富、拥有足够的能力、同时培养一两个爱好,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突发状况,一定更能经得住考验,扛得住危机。
如果有时间,下面有关时间管理的书,可以找来看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附:时间管理书单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美国博恩·崔西《吃掉那只青蛙》
瑞典史蒂夫·诺特伯格《番茄工作法图解》《单核工作法图解》
英国迈克尔·赫佩尔《超级时间整理术:每天多出一小时》
美国简·博克的《拖延心理学》
美国蒂莫西·费里斯的《每周工作4小时》
美国戴维·艾伦的《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
美国吉姆·洛尔的《精力管理》
英国尼克·利特尔黑尔斯的《睡眠革命》
日本久贺谷亮的《高效休息法》
俄罗斯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
美国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
美国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以色列艾利·高德拉特的《目标》
美国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
英国于尔根·沃尔夫《专注力》
美国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美国理查德·格里格的《心理学与生活》
美国查尔斯·都希格的《习惯的力量》
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
邹鑫老师的《小强升职记》和《只管去做》
刘未鹏老师的《暗时间》
台湾张永锡老师的《每天重要的3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