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葡萄牙作家佩索阿

葡萄牙作家佩索阿

作者: 飞鸿 | 来源:发表于2021-06-06 07:02 被阅读0次

葡萄牙作家佩索阿的作品展现着他强烈的个性特征:极度内向,敏锐的感受力,对于存在有着强烈的虚无感,可感可触的文字表达能力,写尽了孤独者的种种内心体验。好的作家常常能表达出人们感受的到却难以描述的复杂情绪。佩索阿是这方面的大师,他有着稳定的会计职业可以维持生活,精神方面则全靠着写作得以救赎。

他的生活圈子很小,可是他的内心世界异常丰富,他感觉的触手既伸向身边人和事,更探向无限远的虚空。内心的柔软使他对活着的所有人怀着彻彻底底的悲悯,从细微小事延展出对世界、对人类、对自我的深沉思考。

《惶然录》里有一篇《姑娘身上的社会学》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他对细节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异常丰富的想象力。电车上坐在前座姑娘身上的一件外衣,就使他联想到遥远的地方: 工业、工人、房子、生活、现实以及纷纭的一切。生活的所有方式似乎都逐一展现在他的眼前。他感觉到爱情、秘密以及所有这些工作者的灵魂,他感到就是因为他们,面前这位乘坐电车的姑娘才得以穿上这件浅绿色的外衣。

他极为敏感的特质来自于他的天性和经历,他1岁时母亲去世,从此没有享受过母爱。佩索阿写道:“如果我的敏感中差不多有一种严厉或者疏离不群的东西,那么它就植根在一种温暖的缺失。”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把我抱过去的人,实际上没有把我抱到他们的心头。而能够这样做的人,已经远去,躺入墓穴-----也许这就是我的母亲。这是命运的安排。” 从小没有得到足够母爱的人很少能够拥有一种温暖的性格。大多数都比平常人多了孤独和寂寞,不喜欢靠近人群,不指望能得到什么。

在书中他反复描写的就是孤独,这种孤独不仅属于他,而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孤独。“我们灵魂深处有所不满的表现,不是给予我们并且迫使我们相信的东西。它是我们所有人都深陷其中的孩子似的孤独。”

他的多篇文章从多个维度描述了这种孤独感,对自我存在的怀疑,对我究竟是谁的疑惑,对生命的虚无感,对郁闷本质的思索,他随时随地地体察着这个世界的荒谬之处,对生、死、自由、意义的终极求索,使得他生活圈子虽然极为狭小,却能够在精神的广袤大地上尽情驰骋。他的精神是独立的,对自由是向往的。他说“自由是孤立的可能性。只有你离开了人们,感到无需为了钱,或者为了合群,为了爱情、光荣甚至好奇去追寻他们,你才能获得自由——那些事情没有一件可以得到宁静和寂寞的滋养。如果你不能一个人活着,你就是命定的奴隶。”

现代人大部分时间是为了钱在忙碌,总觉得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人都怕被别人遗忘,人们是金钱的奴隶,本质上并没有真正的生活着,也没有认真思考过最重要的问题。

佩索阿的灵魂是深重的、孤独的、痛苦的,也是丰富而悲悯的。他写道: “我关注每一个人。我像抽象的母性角色,在夜里俯身查巡所有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床,对我这些熟睡中的孩子一视同仁。在我对他们的恻隐里,有一种对无限存在性的宽厚。”

这是一个怎样的灵魂呀,虽然他一生都生活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可他的头脑好像又无时不在天马行空的旅行中,虽然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背负着无法摆脱的痛苦命运,却满怀着对全人类的悲悯,力图摆脱小我的局限,走向大我的宽广世界。

他不无苦行意味的思想风格与对世界任何一丝动静的心血倾注,与时下商业消费主义潮流拉开了足够的距离,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轻易得到这样的内心奇观,更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面对这种惊心动魄的精神挑战。身为公司小职员的佩索阿,就人生经历而言乏善可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不过是一个“不动的旅行者”,除了深夜的独自幻想之外,连里斯本以外的地方都很少去过。但他以卑微之躯处蜗居斗室,竟一个人担当了全人类的精神责任,关注着人类至今无法回避也无法终结的诸多困惑。

佩索阿的内心世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仿佛是一支隐形的交响乐队。不知道它由哪些乐器组成,不知道内心中喧响和撞击的是怎样的丝竹迸发,是怎样的鼓铎震天。他只知道,自己就是这一片声音的交响。

像很多有才华的艺术家一样,身后佩索阿的价值才渐渐被发现,后被当代评论家们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葡萄牙作家佩索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ca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