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老的预言应验了......白银唐朝--格局宽阔,力量却稀释了

古老的预言应验了......白银唐朝--格局宽阔,力量却稀释了

作者: 听听历史找到自己 | 来源:发表于2022-01-06 17:08 被阅读0次

    金银铜铁7:唐朝迷你通史

    古老的预言应验了......白银唐朝--格局宽阔,力量却稀释了

    前情提要

    上两集是比历史课本更精彩的「西汉、东汉迷你通史」。

    五胡变成华北人

    魏晋时期国力下降,东晋尤其衰弱。外国人(几个鲜卑部落、羯、氐、羌和残存的匈奴族)趁机跨进长城,在华北建立了一票区域性政权,形成「五胡十六国」。其中鲜卑拓跋部很有志气,道武帝拓跋珪(念「规」)建立魏国,希望承接曹魏的传统,掌管整个华北。

    拓跋珪建立魏国,希望承接曹魏的传统,掌管整个华北。

    一个世纪之后,孝文帝拓跋宏继位。他心里清楚,虽然魏国用整个世纪模仿汉族,现在制度已经全面汉化,族人已经类似汉族了,但鲜卑族仍然只是少数民族,不是正统的中国人,更不是正统的中国政权。

    拓跋宏认为,鲜卑族想提升素质,吸收这个超越的文明,成为中国的正统,必须放下鲜卑族的传统和一切,彻头彻尾变成汉人-- 从血液、姓氏、思想这些内在的东西,到语言、服饰、生活行为模式这些外在的,都得整个翻转过来。

    拓跋宏认为,鲜卑族想成为中国的正统,必须放下鲜卑族的传统和一切,彻头彻尾变成汉人

    他不顾全体军民同胞的反对,执行激烈的民族融合政策,造就出强壮、活泼又有内涵的新中国人(新汉族),包括西魏宇文泰(汉化鲜卑人)和北周杨坚(胡化汉人)。

    拓跋魏和平崛起

    当任重道远的儒家思想遇到充满年轻人气质的草原民族,拓跋宏把鲜卑族的记号抹除了,带领他们放下草原文明,蜕变成一个更先进的世代。他也带领汉族脱离秦皇汉武的阴影,放下奴性思想,恢复胸襟的宽阔。

    南北朝对峙,主流(焦点)不在南朝而在魏国。明明不是汉人,却通汉语、读典籍,具有汉族的基本素养,用汉族的制度来励精图治、耕耘华北大地;同时又具有塞外民族的朝气和实作精神。

    这个传奇正在和平崛起,声势吸引了西域(新疆)众小国龟兹、疏勒、乌孙、鄯善和车师。他们到山西平城进贡,并加入魏国系统,成为属国。更遥远、更鞭长莫及的波斯高句丽,也派遣使节来观摩。

    胡汉混血儿

    西魏、北周和隋朝是北魏的广义性延续,继承并且实践了拓跋宏的大计划:

    宇文泰提出「府兵制」(兵农合一制),役男平时当农夫,农闲季节接受军事训练,战时入伍。这制度真优秀啊,沿用到隋朝和唐朝前半(兴盛期、太宗到玄宗)。

    宇文泰提出「府兵制」(兵农合一制)

    宇文泰也根据「拓跋宏精神」提出「关中本位主义」,完成民族融合-- 把汉人也纳入军事组织,地位跟鲜卑族同等。他强调无论胡人或汉人都应该忘掉过去、放眼将来,为共同的利益(关陇地区)打拼。

    从此胡汉之间的隔阂进一步消除,形成不能也不必区分种族的胡汉世族(关陇集团)。人人对前途充满希望,社会潜力得到无限度的开发。

    杨坚沿袭了汉化的大方向(精神和制度),统一神州建立隋朝,实行体恤百姓的政策,造成史上最富裕最平静的时代。

    杨坚沿袭了汉化的大方向,统一神州,建立隋朝,实行体恤百姓的政策。

    隋唐帝国的创办人身为胡汉混血儿(胡汉士族),具有开拓性和天下一家精神,主张「王者无外」、「夷夏一体」,认为中国人和外国人没必要区分,「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人不讲礼义,就把他当成野蛮人;外国人能接受礼义,就把他当成中国人。)

    接纳少数民族

    李靖打败突厥,内蒙收进大唐版图。突厥部落逃到外蒙或中亚,不想搬家的十几万人投降。大部分朝臣认为这些突厥是大患,应该拆散他们的部落组织,让他们散居在华中,学习耕织,变成内地人。

    中书令温彦博是山西人,从小跟鲜卑族邻居一道长大,曾经在突厥政府服务。他指出突厥在绝望的时刻归降,我们能拒绝吗?应该把他们从内蒙迁居到水草丰美的河套,「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维持现有的部落和生活习俗)。要以德服人啊,才能巩固边防。

    唐太宗把突厥人迁居到河套

    唐太宗身为混血儿,同样在边境的多民族环境里成长,听到这建议心头暖乎乎的。他强调,平等对待汉族和少数民族,会得到热切的回馈。「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突厥人从此定居在河套,中央政府实施宽松式管理-- 在河套设置两个都督府,由突厥族长领导;各级酋长两百人,通通颁发将军职位。

    其中一万户(五万人)突厥族经营成功,累积起一些财富,干脆搬到长安去享受大都会生活了,因为唐朝统治者对中外居民同样照顾、重视。突厥之外的边疆异族部落,也变成中国的少数民族了,同样实行民族自决。

    多民族社会

    在唐朝,中央官员当中有一半是胡人,职位包括宰相、高级官员和将领;还有日本人晁衡、朝鲜人崔致远和萨珊王子。

    在唐朝,中央官员当中有一半是胡人

    唐朝社会对外来文化展现出高度的自信心,它无保留地接受文化输入,造成敦煌艺术之类的成果;也接纳世界各地的商人留学生移民。留学生总数达到三万人,特地增辟一千多间学生宿舍。阿拉伯和波斯商人总数超过十万,在广州、泉州这些大城市设立「蕃坊」(居住和交易场所)。

    外国人在长安城真活跃啊,连陶俑行列里都出现外国使臣、狩猎中的移民,以及为皇室服务的雇员。一位非洲商人穿长袍束腰带,另一位穿长筒皮靴,弓着身体正在打瞌睡。体态彪悍、黑皮肤、卷发,五官特征维妙维肖,显然曾经跟雕塑家长期相处。

    东北亚(日韩)、中亚(高昌、吐蕃)、西亚(波斯、阿拉伯),以及东罗马拜占庭都派遣使者。唐太宗认为外国人是朋友,因此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西藏松赞干布。

    「海纳百川,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造成波澜壮阔的景观-- 亚洲部落共同推举唐朝皇帝为国际盟主,号称「天可汗」(「像天一样的领袖」),形成以大唐为中心的「汉文化圈」,文明和生活方式互相渗透。

    胡风蔚为时尚

    从音乐、绘画、舞蹈、雕塑艺术到服饰饮食,舶来品和仿制品为生活带来新鲜的气息,成为唐朝市民追逐的对象。泉州开元寺里,甚至出现一座狮身人面像。

    妇女经常走出闺房逛大街,服饰是翻领的胡服,或男性化设计的女装。

    妇女经常走出闺房逛大街,服饰是翻领的胡服,或男性化设计的女装。男士则竞相仿效客使的皮革腰带和靴子。

    「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世界宗教博物馆

    古中国是「世界宗教的博物馆」,佛教、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犹太教和祆教,在各大都会建立「连锁店」(寺院或教堂),会众人数庞大。佛教甚至出现本土教派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和禅宗。

    景教(基督教)传到唐代,立刻吸收了郭子仪在内的几万个信徒。景教主教阿罗本(波斯)到长安访问,宰相房玄龄出城去迎接。

    犹太后裔中国化

    犹太民族内聚力强,虽然亡国几千年,散居在各地,却不接受同化。唐代不但中亚化、印度化了,对犹太文化也张开双臂。

    一票犹太人来到中国,自动中国化,混进中国血统里。

    一海票犹太人到中国做买卖或定居。七大犹太家族在开封,得到皇帝赐予的姓氏,享受大教堂和希伯来学校,生活作息遵守犹太教规。但是为什么,开封犹太教堂的门楣放弃宗教条文,挂出这幅对联:「识得天地君亲师,不远道德正途;修在仁义礼智信,便是圣贤源头。」

    犹太人来到中国,由于欣赏这个友善的国度,竟然自动「中国化」,接受儒家思想。还不只这样呢,犹太人消失在开封了;他们没有灭绝,却混进中国血统里,再也分不出谁是谁啦!

     

    社会经济结构做到公平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不但是「新汉族之父」,也实践了公平的租税制度。一批批农民在战火里失去土地,只能攀附宗主。宗主跟户政承办单位勾结,很夸张地隐匿户籍,往往把几十个「百人户」塞进同一处户籍,造成「穷人纳税、富人省税」。

    拓跋宏废除「宗主督护制」,颁布均田制,把牲畜和无主的荒田「计口授田」,平均分配给成年百姓,让荫附人口跟宗主脱钩,成为政府的编户人口,得到自己的土地,能安居乐业、积极地投入生产事业。

    拓跋宏颁布均田制,把无主的荒田平均分配给成年百姓。

    国家不但接管劳动人口,把赋税做到公平,也对鳏寡老少残疾提供照顾。北朝脱掉草原部落的包袱,进化到公平的社会经济结构,蜕变成一个文明而先进的中央集权国家。

    唐朝前半沿袭均田制,而且确立科举考试制度,它比士族制(九品中正制、限定门第出身)、世袭制先进,让士(豪门)庶(平民)界限淡化。

    唐代社会仍然有贵族化色彩,但社会阶层开始小幅度流动。中下阶层平民得到零星的科考录取名额(录取率相当于士族的1%),对前途更有信心了;只要表现特别优异,就有出头的机会。

    自从五胡跨越长城,拓跋氏统一华北,中国就摆脱秦皇汉武的阴影了。唐朝承袭拓跋魏精神,政府统治和思想控制并不严苛,个人能保有尊严,思想很有空间;跟南北中外交流荟萃,成为一个多元化社会。由于开放,唐朝聪明而富强,站上世界的巅峰。

    唐朝后期,白银稀释了玄宗在执政初年过劳,在中年变成享乐主义者,把大权交给宦官高力士、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而且放任各地的军事将领(藩将)形成割据势力,间接鼓励了撼天动地的「安史之乱」。战火延烧八年,唐帝国由盛转衰。

    玄宗中年变成享乐主义,唐帝国由盛而衰

    人类不能安定太久,唐朝皇帝在一代代的专制权力当中弱化了,变成宦官的宝宝。面对「众藩镇割据地方、中央官员搞牛李党争」,没办法打起精神改善现状,只能逼自己顺应现实。

    为了缓和心里的失落,用丹药和韩愈鼓吹的阶级意识来麻醉自己,而且竟然把中央禁军交给亲爱的宦官。这些家奴得到军权,就再也不可能低声下气了。他们跟藩将建立同盟,里应外合,掌握皇帝的生死废立。

    这象话吗?史上最严重的宦官之祸,让白银帝国发黑,而且把痛苦留给后人。藩镇在唐朝灭亡之后继续割据,形成「五代十国」。

    南霸天 撑起半边天

    永贞革新被压制,柳宗元狼狈地放逐到野蛮风土圈,决定化悲愤为力量,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到最后。

    他在永州东南角发现「黄溪传奇」。黄氏避难到永州深山里,一个被社会和历史遗忘的角落,并没有怨恨命运。反倒在绝望里关切现实,对土著部落传授先进的浓林生产技术,让民众的生活和新请安定下来。

    黄氏精神来自上帝,只问耕耘不问其它的。这绝望里的坚持和顽强,为柳宗元提供了一个自我升华的突破点。他愿意效法黄神,付出生命来承担对历史、现实和同胞的责任。

    上帝听见柳宗元的愿望,他被贬逐到更偏僻的柳州。表面看来这出于统治者的摆弄,但同时也是上帝提供的机会,能在一个像黄溪那样的、高层懒得干预或剥削的地区推动「永贞革新」,把民本主义和侠义精神付诸行动。

    柳宗元在黄溪推动永贞革新,把民本主义和侠义精神付诸行动

    韩愈建立「五行山」(强化阶级意识),大唐帝国就渐渐失去胸襟的开放,不可能站在西汉的黄金基础上发展成钻石了。但「柳宗元思想」(现代化观点和侠义精神)撑住半边天,风靡了具有勇气和壮志的一流人才,让唐朝力量在受到稀释之后,仍然发出白银的光芒。

    我们是英雄的后人,我们也可以当一个英雄!

    未完待续

    下集介绍「唐朝的产业、科技」,它已经达到人类极限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老的预言应验了......白银唐朝--格局宽阔,力量却稀释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dr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