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品书战队】 第10季ing
9季第12周 001 发愤的草莓《教养智能》让孩子有“路”可走

9季第12周 001 发愤的草莓《教养智能》让孩子有“路”可走

作者: 发愤的草莓 | 来源:发表于2017-09-18 05:29 被阅读52次

    书籍:《教养智能》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陈禾

    Step1.选摘

    处于直觉思维阶段的孩子,只有在需求获得满足才会听话,当需求不被关注,或被父母强行拒绝时,负面情绪立即涌起,不听话是常态,也许父母的威严让他屈服、听话了,但这样的听话失去了自由意志,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第278页)

    过去的家庭教育可以无视孩子的独立人格,家长是家庭的核心,拥有一切权威,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切的管教手段都在让孩子听话。(第276页)

    Step 2.思考

    记得之前周末有一次带大宝去卜蜂中心,下扶梯时,前面有一个6岁左右的寸头男孩,哭得嘶心裂肺一样,左右手连续交替快速地拍打站在一旁的妈妈,但他妈妈稳若泰山一样,两手叉在胸前。看样子是想要买什么东西但是妈妈不让。

    过一会儿,他妈妈估计也被孩子打疼了,用手把孩子的手甩开,扭过脑袋向下看,冲孩子吼了一句什么话。孩子估计更绝望了,尖叫起来。

    这时那位妈妈的步伐加速,孩子跟在她身后纠缠打闹,两人渐行渐远。可这事却在我脑海里印在深深的痕迹。

    许多家长感觉到,带小孩时精疲力尽,特别是1岁以后,孩子有了个人意志,会闹情绪,越来越不好管——1岁以内管好吃喝玩就够了。

    孩子“不听话”的现象是家长烦心事,处理得不好,还可能造成亲子关系的冲突,极大地扰乱家长的工作安排、生活计划,就像上面这个场景。

    孩子“不听话”这个问题,家长直接say no,大部分孩子马上不敢妄动。比如,有的孩子跳啊跳啊,有的家长大声喝斥:“立刻给我停下来,不然,你就去那里罚站,我昨天不是告诉你了,不能在这里跳吗!”孩子马上就下来了。

    看上去效果不错,但是否能够起到好的育儿效果呢?

    记得小时候,曾经有一些事情想做,但是父母直接一声不允许,我鼻子一酸,一把跑到房间里趴在被子上哇哇大哭(估计也是在什么影视剧里学的桥段),还会浮现一丝“做人好没意思”的想法。那个场景历历在目,似乎还能想起被子的味道。

    还有一种教育的惯性是听到孩子哭了,马上要求停止哭泣,比如明令:“孩子,你不可以哭,你安静。”但这种停止哭泣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的。你家孩子不哭了,但是他内心那个结没有打开,不哭只能起到暂时的效果。

    孩子“不听话”,然后哭闹,通常是个人需求没得到满足。直接无情斩断需求,是容易,但其实完全无视他的需求。

    也许在大人眼中,孩子是不懂事的,还没有真正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他们的需求是不会被当做一个大人的需求来看待:“小孩子的事太小儿科了,滚一边去”,“你力气小,你只能听我力气大的”。孩子的事情,通常以大人满意为标准。

    当我成为母亲之后,才真正觉得,孩子看起来是不懂事,但不能因为他不懂事,而无视其感受,也要把他当成家里成人的一份子去看待。搞明白,他到底想干嘛。

    所以,养孩子为什么难?这是一个难点,因为家里所有人的需求,你都必须了解,然后去统筹。这感觉特别像单位中当领导,每个员工需求都不一样,但你不可能每个人的需求百分之百满足,看你怎么当这个领导了。

    当你能够对孩子的需求给予重视,他能够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和关怀,自信心会加强,即使最后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但是你的合理沟通,能让他感受跟父母能有民主商量的过程,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在绘本《小坦克》里,小朋友天天和爸爸在公园草地上玩时,发现树底下有只绿色的坦克玩具,天天心想家里就差这种颜色的坦克了,于是想要带回家。

    绘本中的爸爸不是直接一声“不可以”就没了,而是耐心地跟天天说不能带走小坦克的理由,并且还让他共情一把,想象那个丢了坦克的人回来找不到会怎么样。天天一开始是哭闹的,经爸爸这么一说,也明白了道理。

    从孩子小时开始, 对于他的需求给予关注,会成育儿中的一个惯性。当他慢慢长大到青春期时,这种坐下来商量的惯性会让你看到好处。

    也许孩子在青春期多多少少会跟家长产生激烈的冲击,但我们给予需求上的关注,选择以平和过渡的方式,跨过那个敏感的阶段,家庭纷争少,生活折腾少,折损精力少,有精力可以做家长喜欢的事情。

    Step3.行动

    当宝宝出现“不听话”的现象,我会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父母本身别爆发情绪。要理解出现“不听话”的现象是正常的,小朋友本能是抓着“现在我做这事有没有快乐”的短期思维。

    从根本上讲,大脑额叶尚未发育成熟,他们的自控力受影响,很难你上次说了什么,下次就马上改。成人不也是会一再犯相同的错误吗?

    还要特别关注一下,宝宝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身体不适者要自我控制也比较难。

    第二,是分清这些“不听话”的现象,是否真的是需要费精力制止。不需要的,就不费神了。

    比如说,他在家里爬高爬低这种,孩子幼龄时大动作练习,是他们促进脑部发育的基础,所以他们才会做一些我们看起来比较危险的行为,这时候我们强调安全,但没必要跟他的需求强硬对抗,在暗中保护就可以了。

    第三,如果这个需求不是暂时可以去满足的,那么分情况讨论。

    比方说,在商场闹着要买一个家里已经有类似的玩具,或者是叫着喊着要吃垃圾食品。

    对于还未能进行道理沟通的宝宝,会采取转移注意力或者游戏化的方式。

    对于已经可以语言交流的宝宝,能讲道理尽量讲清楚,再加上延迟满足的做法。具体的沟通方式是“3步走”,首先肯定他的需求,其次强调规则和他需求的冲突,最后给他做出选择的机会(起码看上去是他在做选择),用于培养他延迟满足的能力,比如把学琴坚持一个学期,可以买他喜欢的这个玩具。

    第四,如果他的某个需求是一定永远不能去满足的,比方说,行为会伤害到其他人,那么一定要禁止。同样可以采用“3步法”的方式,并且告诉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当然,凡是跟孩子沟通时,都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而不是站着高高在上的感觉。

    如果行为真的出现后果,必要时可以有艺术地打孩子,简明扼要地讲明原因,千万不能为了泄愤打孩子,而是让孩子知道是什么原因,记住教训。

    有些问题行为反复出现 ,还要分析一下,到底是归属感,胜任感和自主感中的哪一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对症下药。著名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认为3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容易会产生各种问题行为。

    总的来讲,对于孩子的需求,当然不能事事顺着他,不然会觉得这个世界一定得按他的意思走,耐挫力不能得到锻炼,但家长在回绝需求上要有艺术,做到让孩子有“路”可走,而不是采取强硬砍断需求的方式。

    原来当父母不是生了孩子就合格了,还有许多事情得慎重考虑。要不,怎么说当好父母是要有智慧的呢?

    ——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每天5点晨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季第12周 001 发愤的草莓《教养智能》让孩子有“路”可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dv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