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典故(三十一)

中华典故(三十一)

作者: 莯槿溪 | 来源:发表于2020-11-13 16:21 被阅读0次
    舍儿救孤
    典出《东周列国志》。
    “舍儿救孤”比喻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典出《史记·李将军列传》。
    太史公曰:“……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蹊:小路。原指桃树、李树虽不会向人打招呼,但其花朵艳丽动人,其果实甘美,引人喜爱,树下自然会走出路来。比喻为人真实坦诚,必然会有极大的感召力。
    不耻下问
    典出《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春秋时,卫国有一个叫孔文的大夫,死后被谥为“文”。子贡就这件事询问孔子说:“孔文子凭什么谥为‘文’?”孔子回答说:“他聪明灵活,爱好学问,并且谦虚下问,不以为耻辱,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学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不求甚解
    典出《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是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文句上下工夫。后人用“不求甚解”来说明学习不够认真,不求深入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不学无术
    典出《汉书·霍光传》。
    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不学无术”,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和办事的本领。
    怪哉冤虫
    典出《太平广记》。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出置酒中,须臾糜散。
    “怪哉冤虫”的典故比喻人有冤愤,郁结难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典故(三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fb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