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视频聊天时,我跟妈妈说起了自己做肉夹馍的事。妈妈对我赞叹不已,这点我毫不意外,从小到大在我做对事情时,从不吝惜她的夸奖,还要心疼的说上一句暖心的话,“做肉夹馍多费事呀”?因为喜欢所以麻烦的概念。
笑呵呵的说“还好吧,纯属意外。这次发的面没怎么发起来,由蒸馒头改成烙发面饼了,烙出的饼口感不错,宣软,跟酸菜汤简直是绝配”。
“咋又变成了肉夹馍”?妈妈好奇的问。
听到妈妈的问话,我顿时兴奋起来,滔滔不绝的讲起了事情的经过“蒸馒头发的面多,烙饼一次也吃不了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在发面时往里面加猪油了,烙出的饼外皮特别的酥,咬在嘴里脆脆的,给了我启发。想到了宏伟和孩子平时爱吃的肉夹馍,就用剩下的几个面剂子,晚饭做的肉夹馍,我一说做肉夹馍,你姑爷与你的反应一样,也觉得麻烦不想让我做呢”,也许是我对做饭情有独钟吧,只要是家人喜欢吃的我都愿意做,也愿意学。
“在家做多麻烦呀,又得烀肉,又得调芝麻酱料和小料的”妈妈接过话。
“麻烦是麻烦点,但是自己在家做用的食材好,用的料也足呀,现在外面的肉夹馍都八块钱一个了”音量不自觉的高了两度。
看见视频里的妈妈眼睛瞬间变大了,“都卖到八块钱了。记得,小雪小时候买肉夹馍才两块五角钱一个呀”。
无论是看书,还是日常总会有那么一个点,一点小事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二十年前的事了,真的太佩服七十多岁老妈妈的好记性。记得,从老家来我家小住一段时间的妈妈,周末和我一起领着八九岁的女儿到小区市场买肉夹馍,很少有不排队的时候,最长一次等上20分钟才等到。女儿看到别的小朋友吃上了,使劲儿的扯着我的衣襟,我轻轻的抚摸着女儿的后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经过仔细的观察,除了自家没有他们那么专业的饼锅外,其他的材料都能买到。心疼女儿,为了不让她再忍受等待时刻带给她的煎熬。竟然自己在家亲自为女儿做起了肉夹馍,里面的猪肉换成了营养价值更高的牛肉,把牛肉烀得烂烂剁的碎碎,拌上烀牛肉的汤汁,葱花香菜辣椒油全部弄好。切开刚烙好的外酥里软的发面饼,先把挨着手心的那片饼抹上调好的芝麻酱,在它的上边铺上厚厚一层的牛肉沫儿,均匀的撒上一把小料,最后把上层的饼内层涂抹一蹭芝麻酱,合起来。香喷喷的肉夹馍,把女儿的嘴巴撑的鼓鼓的,腾出一只手把挂在嘴边的肉沫送到嘴里。甜蜜的味道,幸福的滋味挂在眼角眉梢。再也不用跟摊主说,给我多抹点芝麻酱了。
“思绪又切换到了28年前,那是妈妈第一次品尝肉夹馍的味道——妈妈咬了一口手中的肉夹馍,连连称赞道:“太好吃了,难怪小孩子们都爱吃。”说完这句话,我们娘俩相视一笑,二人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的思绪久久穿梭于这些往事中,过往的一幕幕场景,勾勒出美丽的画面,那是三代人共同完成的美好记忆,伴随着肉夹馍的香气,弥漫在悠长的岁月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