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知的游历——庐山行

无知的游历——庐山行

作者: 赵玥昕 | 来源:发表于2016-10-07 19:15 被阅读15次

    在我的生活中,旅行的分量并不大,多数时候都是蜗居一隅。偶尔会翻翻书,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和认识是通过别人的眼睛。这样会好吗?

    当公司举办国庆集体出行时,我家领导积极支持,出钱出力出主意,我倒并不是多么兴奋,磨磨唧唧地说道,康德从不离开居住的小镇一步,博尔赫斯更是书房型作家,预言天堂的样子就是图书馆……他用无数个白眼结束了这场还没有开启的争论。

    如果出行,是像詹宏志一样提前针对目的地阅读超过十本以上的书籍?还是像陈丹青预设的一种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了解,听凭自己初来乍到的感受而进行无知的游历?没有更多的经验,仓促之间开启的是后一种。

    因为是公司出团,自然是标准的“中国式旅游团”,全程吃喝住行由导游包办,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进了景点圈定时间和地点,每天不是放人头就是数人头。

    或许全团都是自己人,对于火车上喧闹的打扑克、喝啤酒、吆五喝六的不亦乐乎没有丝毫的不快,也根本没有看过中国团民报道后的自省,跟着就掉进去了,甚至忘记了周边的外人。同行有许多工厂的老师傅,本色质朴,对人友好,无论吃什么都要分一些,每次喝啤酒都不忘叫着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赵啊,平时工作接触少,也见不到你,有机会就多出来跟大伙一起玩玩,都是一家人。”漫漫不经意间,却是关切俱在,听得我呵呵直乐。工厂每年都有出游,大家玩玩乐乐的早就超过普通的同事关系,每次出行更像是温馨的人情之旅。

    安排的景点并不多,青岛抵达上饶后,从龙虎山入景德镇,而后直接进庐山,在这里也仅仅是消磨了一天一夜。

    庐山并不高,算不得陡峭,在棱棱山石间充满了中正和平的宁静和圆润。峰峰相接,连绵起伏,覆盖着茂密旺盛的植被,郁郁葱葱,山外青山,更高更远。沿着盘山公路蜿蜒上行时,入眼满是绿色,山谷间更是翠色无边,四野弥散,少了盘山路因陡峭逼仄而带来的惶恐和紧张,一路心安神宁。

    安歇的地方位于庐山海拔1100的枯岭镇。这里户籍在册和工作居住的人口已达2万,兵不过万,吏不过百,看不到古镇,也领略不到山民,完全的现代气息,白昼大市,夜来海市,沿街而行,区分不出这里是中国哪一座地标性的城镇,只有渐行渐远之时,葱茏的树木和岩石间淙淙流淌的小溪露出了它的本色和雅致。

    我爱看树,江西山地多,四周环山,山山有树,庐山更是亚热带植被的密集生长地,科目种属繁多。这里的气候冷凉湿润,土壤多样,日照时短,植物所需的光线和水气总是恰到好处,完全营造了一种自生自长的气氛,令植物愉悦,令人类钦羡。松柏沼泽,阔叶乔木、高山花科、苔藓蕨类、灌木草丛,太多的品种叫不上名,只觉高挺低矮共冶一炉,野生栽培奇趣各异。

    庐山通往望鄱亭的路上

    去望鄱亭的路上,途径植物园,这里也是陈寅恪夫妇的墓地所在,终是无缘一进,不乏遗憾。但在步行前进的山路上,两旁墨绿浸染的松柏和杉树带来了另一种意蕴。

    这段只有20分钟的路途是印象极深的一段,游人虽不算少,但并不拥挤。悠闲静谧,两旁的树林笔直挺拔,高大密集,深不可测,傲岸之气,盈然而出。土壤和树皮潮湿滑腻,触手生凉,林中雅悦目,空气泛新鲜。多年生的树木给人以内心的回归,时间的因素荡然消失,此在的执着烟消云散,宋唐西子有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唯有在真正的寂静中,才会产生这样的意念回旋和舞荡。

    等到了含鄱口,立即游人如织,而且织得凌乱,摩肩接踵,排队站在各个地势等着拍照。长长的含鄱岭横亘群山,悬崖断裂,左右的群峰竞相伸出,像豁然箕张的一张大口。山间长满松树,郁郁葱茏。背离人群,极目远眺,当日雾气缭绕,不曾得见鄱阳湖,唯见两山环抱,半圆弧形,陵谷交替,隐隐荡荡,周伴松林,翠地蓝天,危峰雾障,人生胆气。古人说山川胸襟,心雄天下,自当不是在平地时的感触。登高,使人渺小,对苍茫天地雕刻一山一水的神奇造化更感敬畏,观尽人间沧桑,望断天涯海角。

    庐山三叠泉

    如约而来的三叠泉,则是另一番景致。下山而行,从海拔1100米坠入海拔400多米。路程不长,将近5华里的下山小径极好走,只是台阶和道路都由石头铺就,行路时多了一份小心。等到最后接近瀑布的2华里,地势变陡,拾阶而下也算不得艰难,遥遥听见水流的冲打,画角鼓声,阳关笛曲,却是下到最后才得以一睹。

    对望仰观,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雄壮宽阔,完全是秀气的美,在五老峰的旁口豁开而出,一源三叠,日夜飞腾,无休无止。它像一条白色绸带,从天而降,第一叠提腕抬笔,浪动飘逸;第二叠沉郁潇洒,笔势渐开;第三叠流悬激越,缠绵荡底。一路飞珠溅玉,散如飘雪,像舞蹈,像飞翔,也像深思,声色双全,引人生痴,似乎在这里虚度一生也可心满意足。望水者,心在山野临泉也。三叠泉直至到了南宋才被一个樵夫发现,立时引来围观,直至今日。

    庐山是一个汇集名家语录的所在,“纸抄唐绝句,壁写宋诗篇”,随处可以看到和听来那些千古传颂的诗词佳句。常常遥思古人发现奇峰佳泉的乐趣和惊艳,也感慨于历代文人能把胸中鼓荡化为笔墨的才情和舒畅。苏轼写过:“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山水常在,人来人往,我们感受的薄弱和苍白在青山绿水间恰恰显得卑微弱小,无处安放。现代照相装备的无尽存储不能代表此山已游,聚天地精华的灵气似乎离山尽散,当此之时尚且无感无动,况乎影像。

    清刘熙载说:“诗善醉,文善醒。”旅行,不是要不要有,而是你的吸收也许没有那么多。有人说,阅读和旅行其实是一回事。阅读,是一趟开启的旅行;旅行,也是一次别致的阅读,无论映照出的是博大还是微茫。知不足,而后行,有一天当你在书中偶遇此情此景时,会与封存的记忆互相啮合,然后波澜不惊地说一句:原来你在这里。

    吉州青原惟信禅师那段有名的三段论:“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禅师顿悟的这段话也可作为旅游意义的注解,它的影响也许在眼前,也许在日后,但终归是开启了有一天重新看待山水、理解山水、让山水重新变为山水的旅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知的游历——庐山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gy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