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是指对事物做出的明确价值描述。
批判是指对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也表示评论、评断、批示判断。
说起评说这个事,有人喜欢评古说今,有人喜欢评头论足,还有人喜欢“站着说话不腰疼”,但评说时的思维方式一般都是“主观认知+客观感受”,对于评说内容,一般听听就好,不必当真,对于书籍最好也是这样。有位朋友说他读书的宗旨是:不求甚解,但求择要、有趣。你看,这就不错嘛。
历史随笔类书籍,一般是历史研究者对某一朝代的评论或定义,我们作为读者的,只需在书籍中看看这位作者对某一朝代的认知与态度就好,能成书立说者,必有其独到见解。所以,读点历史随笔,看看别人的世界观,了解些许古代趣闻,并以此排解消遣,或也不错。
每个人都有发表观点的权力,对于一个朝代的评价,太大,我不敢多言;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感觉还是多元的好。人,是复杂且高级的动物,不可被定义,也无须被批判。好人、坏人;英雄、叛徒;君子、小人,这些只是人们对个人评价、定义的一部分词汇,从这些词汇看来,好像我们的世界真是非黑即白,什么灰色地带,根本就不存在嘛!

《最后的抵抗》书中讲了不少有名气或者没名气的人物,宋理宗、史弥远、贾似道、孟珙、刘整、李庭芝、姜才、文天祥、余玠、余晦、汪德臣、李曾伯、成吉思汗、忽必烈、窝阔台、唆鲁禾帖尼等等,他们有的被人传颂至今,有的被人诟病唾弃,那些被人歌功颂德的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那些被人诟病唾弃的,也不就是完全的坏人。辩证的看问题,总好过一叶障目。
在烽火连天的时代,英雄就那几个,可是叛徒却出了不少,其中刘整、崔立首当其冲,李国昌、伊喇瑗、刘仪等紧随其后,你说对于这些人我们要不要批判,能不能评说?能,但不可片面对待,不能因为人家犯过一次错误,就不给人家回头是岸的机会,一棒子打死一个灵魂。
非黑即白的世界,并不存在。罪犯也是有情感和良知的,孟珙、文天祥、成吉思汗这些被歌功颂德的人,他们真的就那么完美吗?不见得(有些事不是不存在,而是被人们选择性遗忘或对待;有时候,假作真时真亦假)。
现实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人也不可以简单地分为好人坏人两种,更多的是亦君子亦小人,游走在两者之间。宿巍在《最后的抵抗》中说,人都是现实的,他们会根据局势调整自己的定位,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终的目的。这句话,没毛病。人性,这东西你批判不了,因为世人都有。
我们现在常说:Follow your heart,你能Follow your heart,为什么古人就不能Follow his heart。不定义,不批判,不搞标签化,PleasJust Follow Yoursel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