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应该占的走道一定不要占
老家村里有一件事情,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像人们议论的那样。很是蹊跷。
老家村庄的房子排列,大约在爷爷的爷爷辈开始,巷道都很规整有序。巷道东西走向,各家房子整整齐齐地都是南北走向。
我记事起,当时村子共有三排半房子构成的巷子,两个主巷道,五个小“官道”。最北边的那一排人家,据说是建村最早的,年长的人都说它叫“王家巷”,这一排有一人家里,后来还有王家人留下的非常深的不再使用的废弃的水井。后来不知何故,王姓人没有了,如今还没有人考证出这王家人怎么就离开了村里,迁移到何地去了。
村子北边这一排共八户人家,中间一排共十二户人家,南边一排也是十二户人家,最南边还有三家零散的住户,那是托了各种关系,从深山里辗转落户在本村的外姓人家,他们一东边一西边地盖了房子,独立地成了半个巷子。
整整齐齐的中间两道巷子,以四户人家为单位,留出有一个供人们行走或者是便于排水或者为了放火的一丈左右的小道。村里共有五个这样方便人们行走的短“官道”,它完整地保持了不知几辈子。随着人口增加,在旧村庄的基础上,已经向西向南扩展成五道巷子了。如今成了八十多户人家的村子。
那五条“官道”不知怎么的后来就发生了变化,有三户靠近“官道”的人家,通过合理的比较合理的手段把“官道”占为己有,他们翻修自家旧房子时,把人老几辈子的“官道”归到自己的房子基础里,多了一小间的面积。
如今留下的两条“官道”,一条很完整,保持着原貌,它挨着村中一位寿命活到九十八岁的智者的房子,他早年是旧军人,后来被反正接收成退伍老兵,曾经时,他的一个儿子,也想效仿着占了那条“官道”,被他坚决地阻止了,他说:“这是千人走万人走的官路,是方便大家的,必须保留下来,不能占这个便宜。占了对自己家人不好。”另一条“官道”,被相挨着的两家人共同买了下来,成了他们推放柴草杂物的地方。
那三家把“官道”盖进自己家房子里的人家,巧合地是境遇都不好。三家中有两家男主人和一家中的女主人,先后都中年得了不治之症,撒手人寰,其中一位病故了父亲的儿子,从小缺少管教,常年流窜鬼混在外,现在已四十岁了也没有成家立业,钱不够挥霍,需要钱时,才回来给他孤苦伶仃的种着四五亩庄稼的八十岁的老母亲索要,若是没钱给时,就对老母亲抡起铁面刀“伺候”。
这三家的不幸遭遇,因为都有个占“官道”的共同点,村人们就明里暗里地达成共识,议论说是怪他们太贪心,那“官道”就不应该占为己有,占了就遭了祸端了。
巧合如此?还是真有这么个天理?不得而知。但是,贪心少点,不该占的便宜不要去占,不然的话,占了能真的完全心安理得吗?能睡的好觉吗?若是长此以往地形成什么心理阴影,岂不对身心是一种无形的摧残?您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