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书中把中国作为参照物,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了美国衰落的原因。许先生提到:“比人稍微长一点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点是经济,而文化仅稍次于自然,乃是万年鉴。”作者认为,美国文化的脉络是“神”的隐退,也就是推崇个人主义。两百多年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像作者一样满怀憧憬来到美国,希望融入这个社会。但随之而来的工业发展要求分工合作,城市生活造成密集定居,这就和美国底层的个人主义发生剧烈碰撞。“神”的隐退、城市发展带来的集体化这两种力量的互相纠缠碰撞,造成美国社会的撕裂和重组,由此引发了美国的衰败。
生物演化论中弱肉强食的原则,被自然而然引申到社会竞争中。信奉个人主义的成功者对失败者不会有怜悯,更不会同情。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人会把祖先的殖民活动称作“定居”,而不是“移民”。
这样的话,整个社会弥漫着无情的竞争,人们信奉“胜者为王”。两百多年来,这种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原本清教徒主张的“在神的面前一切都平等,在神的庇护下,所有人都应当有自由”,竟然转变成“我可以为所欲为,因为我是胜者”。这个过程中,“神”的主张成为人们口中的套话,“神”完成了个人主义合理性的论证,最终隐退。
纽约港口自由女神欢迎的是欧洲白人,尤其是他们认为种族优秀的日耳曼和北欧各族。但你也一定发现了,这些堂而皇之的说辞,归根到底是避免文化基因被破坏。到2007年,美国清教徒人数仍占一半以上,属于基督教体系的人数占四分之三以上。
既然美国成功地保持了所谓的“纯度”,这样的话美国社会应该是一个大熔炉,但美国现在的撕裂却非常突出。甚至在白人内部,支持特朗普的群体就跟支持拜登的群体存在严重对立。
匹兹堡钢铁产业的发展,促成资源、资本、管理、技术以及劳动力的聚集。不只是匹兹堡城市周边小城镇、农村的民众被吸引过来,很多掌握技术、懂得管理的高素质劳动力也来到这个城市寻找机会。卖苦力的人会成为劳工,而有所专长的人可能会成为中层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你看,这就是一个集体化的过程,工厂主、大资本家之下,出现了两个大的群体,一个是劳工群体,还有一个是中产阶级。
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而随之而来的集体化打破了城乡、族群的关系,一定程度上重新整合了美国社会。而且,这还会重塑美国文化。美国会出现一种个人主义和集体化糅合的文化现象。
今日美国社会,每一群体都争取平等。于是社会被进一步切割出更多小的群体:比如性别之内,又有男同性恋者、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及“其他”;少数族群又分割为非裔、拉裔、亚裔、混合后裔等;如果按照收入又分割为富人、中产上层、中产下层、贫困人口等。
每个人可以同时属于多个群体,比如一个人可以是双性恋、非洲裔、中产下层。这种混乱的现象本质上还是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导致的,每个人都异常关注自己的利益是不是受损了。由于个人影响力有限,普通个体就要抱团取暖,通过加入不同的集体组织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而在美国政治中,他们又被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拉拢,彼此之间变得水火不容。所以,我们看到了那一幕:2021年1月,特朗普的支持者因为不满拜登当选美国总统而暴力闯入国会,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回头看,两百多年前,二百五十万欧洲白人来到美洲这个天选之地,他们以“神”的名义构建起一个以个人主义为文化核心的国家。经过多次大的移民潮,美国本想形成一个“大熔炉”,但实际的情况则是,新来的人都是被融合在以英语为国语的文化中,而各种族群自己带来的文化成分,只能隐藏在各自社区之内。尤其是亚洲移民、拉丁裔和非裔等族群入场较晚,只能居于弱势。
在美国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重新整合了美国社会,个人主义表现为享乐主义,势单力薄的下层民众选择在各种集体娱乐性活动中获得参与感。随之而来的经济转型却使很多下层民众对社会心生不满。在个人主义精神下,大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加入各式各样的群体,群体之间冲突激烈。而美国政党会借此机会,更鲜明地提出政治主张,以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美国随之进一步走向碎片化。
随着特朗普任期结束,美国告别了一位特立独行的总统。很多人认为,美国的撕裂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