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不可能爱上个教她可怜的男人。
在氧气音乐节等喜欢的歌手出场间隙看完了这本书。
阮清越的短篇小说集,也是第一次看交趾的小说。“难民”既是书中人物的身份,也是阮清越的人生缩影。是一群越南战争后,逃难到米国的交趾难民在异国他乡挣扎出一方生存空间的浮萍岁月,看似四海为家,实则无家可归。只要离开了故土,不管是地域上还是文化上,都感觉没有任何归属感,他们是丧失了活力的人群。阮清越1975年随父母从交趾逃难到米国,尽管在难民营度过了一段岁月,但已经不能算纯正的交趾人,成为了在米国发光的作家,难民营的生活固然寒心酸鼻,但是彼时的他毕竟年幼,小说更像是通过米国的视角描绘战争后交趾的难民。部分内容在阅读体验感上有些迷,大约很不适应美式交趾腔的文字组合方式。
关于难民话题本身。世界上仍然有战争,依然有难民,他们背井离乡,失去了生而为人的自由和尊严。难民潮的问题在网路上依旧是热点话题。这一切看上去离我们很远,只因我们生在了和平的国度。
换个角度想,身边精神上的难民也日益增多。好多年轻人,远离二三线城市,努力在大城市想方设法跨越阶级,掏空了六个钱包费尽心思买到一套小房子。精神和身体每天都有沉重的负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一旦离开了某座城市生活,在那拥有有形无形的资产都变成虚无,想获得的社会地位,想拥有的固定资产,想俘获的心爱姑娘等等,所有让我们所累的东西都变得虚无,那为什么还要为它所累呢?
对部分小说的大体感受:
《祖国》明面上是费雯和芳姐妹在相遇后各自产生的心态变化,也是米国和交趾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女孩的浮沉升降兴衰荣辱的过程。这山望着那山高,相互羡慕着对方的生活。但我看来更像是西贡的旅行指南,细致的风土人情描写和鲜明的交趾特色,当然现实不能按照小说描述的来比对,甚至怀疑阮清越也没有好好游玩过西贡。但是依然产生了足够的吸引力,比如熟悉的滴漏咖啡。
关于交趾,仅仅去过芽庄,但是已经可以感受到旅游城市的魅力,数不胜数的酒吧、适宜散步的温度、路边便宜的龙虾。最大的问题是语言不通,做为高卢鸡的殖民地,法语和越南语成了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倘若有熟人排雷,那便是再好没有的度假圣地。不然便要小心可恶的出租车司机和宰客的大排档。
《另一个男人》剧情不重要,BL塑造的情感虽然很磕,但也见过太多。重点是伏笔一处接一处,到最后情感完全展现时会发现前文竟然隐藏了无数的小细节,都在给予暗示。很难不为阮清越的掌控力所震撼。
《别人》和《我想要你爱我》都从侧面反思,婚姻给我们到底带来了什么?是矢志不渝的爱,还是从最爱的人到相互撕裂的生活。小胡同我分享近期工作中遇到了大量的离婚案件,因此抚养权和财产分割的问题吵到歇斯底里的夫妻。这原本都是最相爱的两个人,变成了吐出最恶毒的诅咒的人。《我想要你爱我》更带有强烈电影属性的小说。很多夫妻在试婚纱时都会忍不住哭泣,没人知道究竟是因为欢喜,还是遗憾自己没能和年少时的欢喜走到一起?同床共枕了一辈子的人心里始终住着另一个人,想来也是极为崩溃的一件事。难怪现在不愿意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因为大家也活得越来越清醒
《美国人》果然即使是自诩为交趾人的米国人,也无法彻底抹去内心高人一等的潜意识。
配合小说,顺便安利电影《现代启示录》。米国军队在交趾造成的流离失所和大量军人的癫狂。现代文明也是在野蛮行为下摇摇欲坠的产物,无数不能逃离的难民在首领的带领下,为了自己的家园开始搏斗。用大量的隐喻暗示了对战争的思考。噩梦不会停止,只能前仆后继的不断前进。孩子,你甚至不愿意喊我一声教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