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我们大多数人的祖先都是农村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没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家从祖宗八代甚至更久远之前就是城市人。如今作为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灵的归宿的乡村,缺少了之前的淳朴,在资本主义的侵蚀之下,渐渐的,农村人剩下的是盲目追逐自己以为的时尚,染头发,穿上五颜六色的裙子衣服。他们要么充当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廉价劳动力,要么守着自己的那么一亩三分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几乎没有娱乐活动的他们只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谈论李家媳妇,隔壁老王,从这个村谈到那个村。吹嘘的吹嘘,扯淡的扯淡,乐在其中。
其中我了解到的最过分的一件事就是一个村的人,在造一个二婚女人的谣,说她在干些不正当的勾当。茶余饭后都在谈论无事生非,最后谣言竟然传到了其他几个村。一时之间,女人是受不了打击,心理几乎接近崩溃。最后连这个女人的女儿也没有幸免,被学校里的那群所谓的老师说三道四。女人的女儿在了解情况后,对那些所谓的老师产生了极大的厌恶之情。这个谣言,这个社会,就这样摧毁了一个小女孩对社会的美好想象(摘自真实故事)。
当故乡的那片土地芬芳不再要不怎么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呢。愚昧无知的村民和贪污腐败的政府官员真是绝配。
再看看那些政府官员呢,拿着国家的钱,不知道为老百姓做了什么。尤其是这种村级县级政府,也没有公开政府相关工作的途径,管理的村名县民也无知的无知,有文化厉害的也已经逃离了这些污浊之地,留下一群无知的人继续自以为之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当故乡的那片土地芬芳不再要不怎么说,读的书越多,想的就会越多呢。通过读书学习,我了解到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看转过头来看看我身边的这些政府,从来就没有一点他们为我们的服务的迹象。我们所看到的政府,永远都只是新闻联播里那些亲切和蔼的中央政府官员们。可是,那些大官们制定的政策再好又有什么用,你夸的再天花乱坠又有什么用。再好也和我们这些角落里 的人无缘。落实不到行动上来,什么政策都只是表面功夫。如果没有读书,我就不会了解到真么多,也可以像村里其他人那样傻里傻气的过完这短暂的一生。但是,既然我读了,我也就看不下这种乌烟瘴气的政府风气了。国家说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看着电视上的数据,每天有多少多少人脱贫,再看看自己,看看身边这些依旧贫苦的人们,只能长叹一声 。
当故乡的那片土地芬芳不再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指望什么脱贫,让那些吃饱了什么也不干的村官们可怜可怜我们这些人,分配点土地,让我们这小说五口,大说几十口的家有个住人的地方,我也就不至于每次每家都要担心没地方住了。给镇里的书记发消息,他竟然提出了一个很好笑的疑问,我不知道从哪里搞来我的电话号码。这就搞笑了,你作为一个政府官员,电话号码不是应该让老百姓们都知道吗,竟然还问出了这样可笑的问题,怕麻烦怕被打扰,大可不做这个的书记。”(以上是摘自一段对一位乡村小姑娘的对乡政府的看法的采访。)
习大大上台之后,老虎和苍蝇都确确实实解决了不少,但中国这么大,顾及不到的地方肯定还是不少的,在那些国家看不到的地方还寄生着很多拿着老百姓的钱不给老百姓办事的寄生虫。国家推行的2020年全面脱贫,必然会给那些村级县级干部又下拨大量货款,可真是用在百姓身上的呢。下级政府们制定一些小政策也很少会真正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想到了什么就实施什么,也很少会花点时间精力去了解百姓是否接受这个政策以及反响如何之类的。像政府的政务公开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广泛吸纳人民的意见看法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故乡的那片土地芬芳不再农业,农村,农民,一直都是国家很重视三个问题。但过了这么多年,问题似乎也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改善。高成本低卖价,虽说国家已经对农产品实行了最低价格政策,但农民的收入仍然不乐观,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耕种,照这样下去,毫不夸张的说,袁隆平爷爷研制出产量再高的稻谷,可能也很少人会愿意去做这个冤大头了。
我常常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所以在看到自己身边还存在这种现象时,就忍不住要吐槽一下。 各位看官若觉得有点道理,也不枉我码这么多字了。
大家好,我是雨落,一个喜欢在简书上不为稿费自由抒发自己想法的女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