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714天。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既有优点也肯定有缺点。面对自己的优点时,通常我们可以自信满满、从容不迫,但是面对缺点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同样如此呢?
今天分享一本教会孩子如何自我接纳,发现自我价值的绘本。这本书是《笨拙的螃蟹》,这是一本集美育教育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绘本。书里对螃蟹尼尼大钳子的这个苦恼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结合生动的画风,诠释了一个有趣又富含哲理的故事。
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的大钳子,觉得它们不仅笨拙还总是很碍事,尼尼多么希望自己有像章鱼水母那样可以挠痒痒的触手,或者是像海龟、鱼儿那样能划水的鳍也不错。
有一天,尼尼和朋友们一起玩捉泡泡的游戏,啪,尼尼的钳子把泡泡给扎破了,所以他们就不能玩这个游戏了,于是又开始玩追逐的游戏。尼尼横着身子飞快地逃跑,可是有一只钳子总是碍事,尼尼的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咕噜咕噜咕噜噜就从坡上滚下来了,他被埋在了沙子里,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海龟不得不把他给挖出来。
接着大家又一块儿玩捉迷藏的游戏,尼尼爬进一个大贝壳,然后把壳轻轻盖上,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藏身之地。谁知道,咔嚓,尼尼笨拙的钳子把贝壳夹碎了。他大叫了起来,啊!尼尼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唉,如果没有这对笨拙的钳子,我肯定藏得非常好。
别担心,尼尼。水母一边说一边把碎贝壳捡了起来,这回我们藏你来找。尼尼从一数到十之后开始找他的朋友们,他在沙子里找到了海龟,在贝壳下找到了水母,可是把石堆周围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章鱼。突然他们听到了求救声,原来章鱼被海草紧紧地缠住了,救命啊,章鱼拼命地扭来扭去、左摇右摆,海龟、水母都跑过去帮忙,可是海草越缠越紧了。
这个时候尼尼来了,他用钳子轻轻地把海草剪断,海草随着海水飘走了,尼尼越剪越快,就像在围着海草跳舞一样,钳子飞快地移动着,一会砍一会切一会撕一会剖,很快海水里到处都是打着转转的碎海草,章鱼也获得了自由。
“谢谢你啊,聪明的螃蟹”他欢呼起来。尼尼高兴地挥舞起他的大钳子,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笨拙的钳子是多么有用啊!
《笨拙的螃蟹》这本书是用色彩鲜明的画面,细致生动的局部细节,刻画了一个非常可爱,充满着儿童游戏精神的小螃蟹。尼尼的可爱就是儿童的可爱,尼尼的烦恼就是儿童的烦恼,在看似平淡的小事件中,螃蟹尼尼完成了一次自我接纳的心理成长。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经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脱离集体心理,形成独立的自我人格,得到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就是接纳自己的影子,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自我接纳。
不光成年人要学着自我接纳,儿童也需要。在自我接纳中获得成长和自信,螃蟹尼尼让我们看到了自我接纳不是一个功能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体验一种过程,它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是能确认和悦纳自己身体,能力性格等方面的正面价值,不会因为自身的优点特长成绩而骄傲。
第二是能欣然正视和接受自己现实的一切,不会因为存在的某种缺点失误而自卑。简单的说,就是尽管我与众不同,或者是有缺点,但我依然认可自己。
或许有些家长听到这儿就有点疑问了,我的孩子身上有很多缺点,自我接纳是不是就意味着他可以无视自己身上所有的缺点和问题呢,这难道不是给孩子的各种缺点找逃避的理由和借口吗?接受不完美,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躺平吗?
问题很多,实际上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理解自我接纳的含义。所谓的自我接纳是指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接受自己所有的特点,无论是积极的特点还是消极的,简单来说就是接纳自己的缺点,但同时不会因为这些缺点而产生自我厌恶,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很差劲是什么的。而是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自我接纳程度越高,反而越好。因为这样孩子不仅轻松,而且充满积极向上的动力。就比如自我接纳程度低的孩子,往往展现出的是唯唯诺诺,内向孤僻的一面,他们会在内心不停地跟别人作比较,还有不自信、怕出丑、没主见等等行为。
但是反观自我接纳程度高的儿童,他们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得更自信,更能肯定自己的才能和价值,不会将自己和他人进行过多的比较。所以会有积极的态度看待自身,关注自己的成长进步,也不会过分地追求完美。
总之,接纳自我能获得的东西,远比不能接受自我要高得多,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孩子能接纳自己的程度,其实是取决于家长的。我们家长首先先接纳孩子,才能算是孩子自我接纳的第一步。我们接纳孩子才能让孩子产生自我认同感,同时也让孩子产生信任感。
有了这些,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安全感就会更多了,那孩子对于家长的信任度也会增加,那家庭教育也能更好地展开了。很多家长认为,严格对待孩子才是对孩子负责。是这样吗?
所以他们经常会批评,但实际上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来自家长的敲打,还有家长的鼓励。家长的敲打是为了让孩子不要过分骄傲,而家长的鼓励是为了让孩子相信自己,对自己产生信心。这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停的否定,在缺乏鼓励和表扬的这样一个环境里的孩子,自然是不会有自信的,就更别提什么接纳自己了。最后当很多孩子遇到挫折遭受打击的时候,往往会不自主地对自己产生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啊,自己是不是很糟糕啊,会有这种感受。在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应该做什么呢?
情绪引导,当孩子产生对自己的怀疑时,或者是出现异常的情绪时,关心、倾听、陪伴、开导是特别重要的,我们不能再去指责他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懊悔不责,当孩子知道错了,你不要得理不饶人,一定要开导安慰,这次没关系,关键是下次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而且会永远支持你,帮助你的。
自我接纳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更清楚,他能够了解到自己的优点缺点,并且对自己的世界产生了认同感,所以在生活中表现得会更加的自信,更有主见,更有魅力,甚至是更加的自由和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