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易云音乐上有一段评论:什么是生活的重点?我们都是在即兴发挥,重要的是你开始对事情有了感觉和态度。这也许才是6到18岁的意义。
上大学以后,周围的同学有的开始谈恋爱,有的找兼职扩大圈子认识新朋友,各有各的热闹。偶尔觉得自己的生活平平淡淡,闲了泡图书馆,懒了去操场跑步,平常没事就打开日记写写记记,似乎觉得,再好的倾听对象也不如日记这个方式更自然舒心。
大学之前,我是讨厌甚至害怕作文这个东西的。小学二年级,一张卷子后出现一道看图写话题,看一直表现优秀的同位把那几条横线写的满满当当,而自己却一句话想不出来,争强好胜不甘落后那点小心思让我更加焦虑。忘了那张试卷是怎样完成的,只是清楚记得那是我对作文最初的印象。
每逢春天来了,老师经常要求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而我只能翻过来调过去找春天的四字词语,柳树姑娘的辫子,草地想绿色的地毯是我用烂了的句子,却再也想不出还有什么能出现在有关春天的作文里。
虽然有过站起来当着全班面读作文的记忆,作文本上也经常出现老师画的表示写得不错的小符号,考试也拿过高分。但在每次作文里,似乎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写什么,该写什么。
一拿到题目,绞尽脑汁想和题目有关的内容,然后一个字一个词往外挤,顺利的时候;找素材、套格式、加上几句类似“只有经历困难,才能获得成功”这种不经思考喊口号式的句子,算是完成一篇作文。中考时烂熟于心的套路题记、小标题、小段落套格式,高考背素材,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论证得当,书写认真,作文分数从来没有难为过我,但我也从未在作文里找到一点兴趣和感觉。
高中时期,大脑一热,觉得自己为了大学拼搏奋斗的经历以后回忆起来一定很有意思,并肩奋斗的战友也都是宝,于是开始动手写日记。写日记刚开始很痛苦,写一句划掉一句,想不出合适的句子再写上,反反复复。简单记录一些日常琐事,对自己的学习及心态总结,还有一些鼓励自己的话。
现在翻看,字体和思想都很幼稚,励志的话甚至觉得有些尴尬,但却清清楚楚映照了那段时间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痕迹。印象最深的,是高考前期,我在日记上记下了自己对大学满满的向往。假期回家翻出来的时候,突然很多欣喜和动力,都快忘了自己那时是多么期待大学,既然到了梦想的地方,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心体会。
多亏了一时萌发写日记的想法,才让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有迹可循,忘记的事也会在有一个地方被记得,仿佛透过时光见到那时的自己。
彭小六在简书个人简介上写:写字是因为我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这句话正是我的心声。自己不像很多资深写手作家一样写出东西能让很多人感动有所思考,但是学会了和自己相处。从高中到大学,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一小段时间的无所适从后,我找到了自己大学生活该有的状态,并乐在其中。
刚开始觉得花花绿绿的手账好看又好玩,但做了一段时间后,还是省略了那些好看的步骤。我最需要的只是一支笔,一本可以随时打开写上一段的笔记本。我写上这个学期对自己的期望,年底要完成的计划,一天忙下来的充实感觉,与人交往不顺心的事,自己的小成就,自己的缺点不足。
大学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容易,日记本就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学习是我目前觉得在大学最重要的事,因为状态不好感觉焦虑的时候,我就认真回顾一下自己的问题,逐个找到对应方法。不知不觉能写两三页,思路一清晰,心情也会好很多。
偶尔有牢骚,但我不想抱怨,只是时刻告诉自己首先做好自己。
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写一写这个习惯让我能时刻审视自己,提醒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做什么,选择最自己来说重要的事情和道路,不在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上过多浪费时间,不至于随波逐流或陷入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泥潭。
人生很多时候需要独处,对我来说,独处尤为重要,而一个笔记本是最完美的搭配。自己一个人时,发现很多时候不再需要别人的过多的鼓励来敦促自己如何蓄积力量去完成某一件事,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而在日记中的所有喜怒哀乐,映照出来的就是自己。自己说服自己,才是最好的鼓励。
在成长中,喜欢上写日记这件事,真是是天大的惊喜。虽然写日记和真正的写作还有差别,但至少我和写作中间隔着的,不再是厌恶或本能的逃避。
我手写我心,书读多了需要输出,想法多了需要记录,就像父母不愿意错过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我也不想失去自己生命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或许多年后翻出来,还能回忆起,自己的生活还有那么多惊喜和感动,大胆的想法和疯狂的行动,遗憾和满足的瞬间,犹豫和坚定的瞬间,遇见与分离,得到与失去。这些虽然还尚未经历,期待在字里行间与未来一起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