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絮絮叨叨点家事吧。

端午节假期只剩最后一天了,我对儿子说:“等你下午复习完我们去逛一下合胜百货吧。” 对于我这样的安排,儿子当然非常满意。我转头朝在房间里的先生喊道:“下午晚些时候我们带儿子去逛商场吧?” 儿子马上拉了拉我,示意我不要说:“爸爸肯定不同意的。” “他要是不同意我们自己去!” 不出所料,先生一听立马反对:“你不要儿子稍一认真学习了就要带他出去玩。” “不是啊,都在家窝了两天了,第三天学习完出去透透气怎么了?” 先生反驳道:“三天都窝在家里又怎么了?临近升学考不是都应该加把劲复习吗?我们以前升学考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哈哈哈,我内心里想,升学考又怎样,想我高考前的学习是:关着房门、坐在书桌前、双手托着腮,望着窗外的漆黑夜空发呆。 当然,不想与先生争执只送了个白眼给他。
先生想了想说:“商场有什么好逛的,要不去东海岸空气好。” “选择三十几度高温去海边,你是想桑拿吗?” 我问。他接着说:“要不我带儿子去看亚青会的会馆?” 我一听又心不悦,不再搭理他。
这就是先生常用的沟通方式。别人说什么,先泼点冷水来点反对,对方一听觉得没劲,一场争执由此开始。孩子和我都向他抱怨过,为什么你一开口就让人觉得不舒服不想与你好好谈话呢?但是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依旧我行我素。
原本我可以自己带儿子去逛街,只是看他刚好休息在家,想要创造个亲子的机会才拉上他。结果他说的却是“我带儿子去……” 一下让我感觉将我排除在外,心里特别不舒服。可是他不会意识到这句话有什么问题,他仍然沉浸在自认为没问题的思维里。
当然,最后总算如我原先的安排,三人去逛了合胜百货。只是我在想,也许我们常常都以一种惯性局限在自以为的逻辑里,而忽略了去理解说话一方言语背后的需求,或真正想要表达的心思,于是也因此常常起争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