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给教师的建议第八十六

给教师的建议第八十六

作者: 一弯静水流深 | 来源:发表于2023-06-18 06:35 被阅读0次

致未来的教师

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教师不是他的职业,而是他一辈子的事业。因此在收到师范生也就是未来教师的来信时,他特别中肯的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对我们已经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人同样受益匪浅,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需要停下脚步,重新审视我们当初从事教育的初衷。以始为终,爱上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毕竟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围绕“人”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教师最重要的职业信念是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体现在我们解决的不仅仅是工作中大大小小的一件件事儿,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发展变化着的人。只有教师首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关系大于教育。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师生之间活生生的相互关系,才是教育发生的前提。

儿童在学校进行的脑力劳动,他们在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他们的精神生活,是他们的内心世界,要想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是儿童成长的精神导师。学生不是学习知识的机器,也不是没有感受,对世界没有热情的人,相反,因为年龄关系,儿童对于世界的好奇和求知欲比我们成人更强。即使从人类进化的角度也可以说,一代更比一代强。当儿童在学校集体生活中,体会到归属感与价值感,老师也才有可能受到儿童的尊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才成为可能,否则,无论如何,教师是不可能教育好一个失去自信和自尊心的孩子的。儿童的精神火花熄灭后,教育就变得无能为力了。

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我们日常教育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一个学生在听到老师评价他:“难道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明白吗?你究竟能干点什么呢?”的两连问时,学生觉得最基本的知识对他来说也变得复杂了,缺乏自信就像一堵墙挡住了他通向认识的道路。当这位老师再布置作业时,收获的是这个孩子的恶作剧。想一想这个教育案例,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国教师来说,或者说包括父母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批评教育,我们试图以描述孩子的失败想要刺激他们的斗志,从而取得教育的结果,但是,恰恰相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受到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时,能心平气和的反思自己,从而在困境中改变自己,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请家长和老师嘴下留情,想要让孩子自信,首先不能摧毁他的自尊心,孩子只有在收到学习中积极的信号时,才有完成一件事的动力,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碰到很多所谓的问题孩子,但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至少做到不去负面评判。有时候不去管教孩子,让他自由生长,反而比严厉的批评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智还尚未成熟,如果生活中,他不断听到父母或者老师对于自己的批评和指责,特别是对他进行价值判断---你还能做点什么呢?你无可救药了?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孩子慢慢就跟自己的命运妥协了,渐渐地就习惯了这样的想法,他开始相信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行。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拥有再渊博的知识,有再好的教学技能,也唤不醒一个心灵已经尘封的孩子。

作为教师,首先要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们对于老师的信任远远超过我们对于他们的信任,所以,请善待这份信任。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的给予他们,他们将在信任的关系中得到滋养。那教师对学生力量的信心表现在哪里呢?首先,我们得承认每个孩子来到一个相同的环境,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此时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包括他们接受新知的快慢,他们的理解程度,他们的计算程度……但是一定要记住: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可能经历一个漫长的从量到质的转变,只不过有的孩子走在了前面,有的孩子被落在了后面,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允许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静待花开,迟早会迎来属于他们的思维的觉醒。所以,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相信孩子是活生生的发展的变化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难免会要对班级里所有的学生进行打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打分相当于对他做出最终的评定,他们会变得不安。所以,教师要慎重地对待对于学生的打分评价。如果学生从他的学习里期待不到什么成绩,就会失去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就会变得要么粗暴,要么灰心。学生如何看待自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道德面貌。很多时候,学生囿于环境,不可能全面的看待自己。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因为从客观上来讲,任何孩子都可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成绩。所有人都符合二八原则---理论上讲,每个人都会在某一自己擅长的领域超越其他百分之八十的人。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

教师不仅是一门学科老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我们应当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一样思考,一样感知,一样识记的。学生接受知识的有快有慢,我们要慎之又慎不让任何一个孩子的渴求知识的微弱的火花吹灭。只有在学生的脑力劳动取得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时,再来给他做评定。让学生在不断的正面的激励中积蓄自己学习的动力,长此以往,每一个孩子的精神面貌便是饱满,丰盈的,就像我们常说的,每天进步一点点,每一个孩子就都是最棒的!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意识到不要在教学中随波逐流,教师应到懂得: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再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我们要相信方法是为人服务的,有了匠师才会有方法。教师在学校里从事的是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它才可能是有效的。正如著名教育家科尔恰克说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只有倾注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才能说我们在从事教育。

相关文章

  • 读《致未来的教师》有感

    南和三中 姜艳玲 今天读了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第八十六条致未来的教师...

  • 【菊言菊语】也说给孩子节日礼物

    王振刚老师在《全国模范教师给家长的90条教育建议》第八辑——亲子沟通,建议家长“快乐的节日到了,送孩子一份礼物”。...

  • 幸福在哪里?“心”会告诉你!

    今天晚上第二次读《给教师的建议》。当看到第八页,仅45岁的年轻教师选择了退休,离开教师队伍时,我没有觉得...

  •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十六)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十六) 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而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当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

  • 《给教师的建议》第2版 十六

    16 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此书在强调的是在教一门学科时,应安排学生从事一些实际操作。 苏霍...

  • 给教师的建议

    1把学习当成手段,而不是目的,让孩子,能够对知识进行周转,会运用。 2讲课,要引起学生的智力积极性,让他们有兴趣。

  • 《给教师的建议》

    【苏】B.A.苏霍姆林斯基 著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一一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 童心灵中点 燃 着“ 想 成为...

  • 《给教师的建议》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

  •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以人本主义原则为基础,创建了一个原始的教学体系,将儿童的人格视为最高...

  • 给教师的建议

    day1 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用心呵护每一颗种子,每一个孩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教师的建议第八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vj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