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首发【他山石記】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6457/552e530f5d54872f.png)
编者按:今天是七夕(大家过节了吗),也是本公众号改版后正式开张的日子。
首先,感谢各位灵魂写手热情踊跃的来稿,缘分因你而起,但愿我们永不离散。
其次,小编一直强调的是,未过稿的文章,不代表不好,有很多只是因为与栏目风格不符,比如诗歌、散文、故事等体裁,投稿前请先了解栏目需要的稿件类型。
最后,老生常谈,坚持就是胜利,所以小编想问一句,你敢坚持吗?坚持订阅,坚持投稿,坚持陪本公众号一直走下去。。。
第01天营业
文|小柒
01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俩都老了,第二部分是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分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全书没有任何华丽浮夸的辞藻堆砌,只凭朴素淡然的笔调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浸透着杨绛先生阅尽人世沧桑之后的通透和悲悯。
我毫不吝啬对这部作品的喜爱。
能打动我的地方着实太多,奈何我才疏学浅,无法用扣人心弦的文字表达出来,只能简单地写下一些个中感受,比如杨绛先生和钱老把出门散步比作“探险”,在陌生的地方随处发现惊喜,让平淡的生活充满乐趣。
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逐渐明白幸福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不过需要自己用心去发现。无论置身哪种环境,始终和相爱的人坚守在一起,便是这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再说,人生苦短,当然要和有趣的人共同度过了。于我而言,那个人不必多么优秀,日子也不用多么轰烈,只要能在未来风雨兼程的路上,不离不弃,就足够。
02
有人讲,杨绛先生、钱老和他们的女儿圆圆,这一家三口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像一座温暖的孤岛。我始终认为,他们仨之所以能这么宅,宅得这么其乐融融,正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无比丰富,无比有趣,无比广阔,他们组合的小天地才远远大于外面的整个世界。
我从小也生活在三口之家中,但我拥有的却是糟糕的家庭环境。是书里的这句话——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烦恼和忧虑, 让我豁然开朗。现在的我已不再要求年迈的父母非得按我所期望的那样去生活,就像他们虽然辛苦一世却也不曾规定我一定要成为他们的骄傲。
父母子女缘分一场,爱是我们的纽带,只是各自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搞清楚了这一点,很多家庭内部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杨绛先生在作品的最后写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她将一生比作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在这个梦里一家人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曾经的家由于只剩她自己一人而变成了人生旅途上的客栈,最后她一个人思念他们仨。
这样的思念是有重量的,要带着三个人的信念继续生活,更要独自面对至亲离开后永远都挥不散的孤独。
03
不可否认,全书读罢,无尽的悲凉席卷着我,茫茫黄泉路,踽踽独行人,换做是我自己一定会崩溃到无法言语。
我很浅薄地想着,杨绛先生在完成这部作品的时候是何其苍老天真又何其圆融淡定。她和钱老演绎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喜欢你,在一起,不言弃。这三个阶段蕴藏着相濡以沫的专情和初心,历经岁月洗礼,弥足珍贵。女儿圆圆则是他们爱情和生命的伟大延续。
杨绛先生无意于渲染永别的悲痛,也无意于展示岁月抛给她的残酷,只是用梦与现实交织所衍生出的点点温情来告诉我们,只有家才是最牢固的港湾。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这便是我所理解的《我们仨》,它不仅是一家三口的故事,更是一种面对磨难时智慧豁达的生活态度。
不论命运如何波澜壮阔,最终我们需要正视的不过是自己的内心。来日方长,当下最好,如此才会懂得珍惜拥有,才能成为真正有福报的人。
(全文完)
作者简介:小柒。一个孩子气的中年天蝎女。
2019年08月07日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6457/889acf2f6460b19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