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有意义”的事情做得多了,精神难免紧张。这时候,我就用短视频来奖赏自己。中午或晚上,斜倚床头,翻看着内容丰富的短视频,不亦乐乎。
观看了那么多,我把短视频大致分为几类:
一、新闻类。这一类都是播报近期新闻,有国家大事,也有国际新闻。这让不看电视的我,有了知晓天下大事的渠道。比如俄乌战争,日本排放核污水,中国版图已由960万平方公里,增至1045万平方公里,西双版纳公安联合缅甸警方,端掉缅北电信诈骗窝点等,这些国际国内大事,都是从短视频上看到的。
二、娱乐类。这一类包括娱乐圈的新闻和活动。一些电影电视剧的剪辑,也属这类。比如刀郎出新歌了,费翔出演新电影了,某某明星诈捐了,等等。这些消息适时推送,想不看到也难。
三、知识类。有的博主会介绍一些自我提高的书籍或公开课。这类知识五花八门,只要你感兴趣,真是一个免费的学习通道。
还有的,会教我们辨认植物,识别鸟鸣。我喜欢爬山,常常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听到各种鸟叫,也不知是何方神圣。通过这类短视频,熟悉了很多植物和鸟鸣。虽然只是小小的一点收获,便感觉游途中增加了无限乐趣。
四、休闲类。这一类视频,要么是音乐歌曲,要么是山水风景,要么就是能够治愈人心的日常生活。不用说音乐的力量多么强大,也不用说好山好水多么诱人,就是看到一只第一次到海边的狗狗那放飞自我的快乐模样,内心都觉得温暖舒畅。
而当我看到被称为“昆仑女神”的杨丽,为了寻找失踪的丈夫,苦守新藏线22年,自己也由一个年轻的美女,沦落为一个邋遢的“乞丐”,不禁潸然泪下,感叹她对爱的执着与专一。
看短视频主要以放松休闲为主,如果你想深入地思考,点下屏幕,暂停即可。
前天看到一个视频,说是席慕容认为,《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环境,误导下一代的价值观,建议从学生课本中删除。
以我的理解,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人们大无畏的坚韧精神, 不能与破坏自然相提并论,但具体的反驳层次 ,又很模糊,说不出个所以然。
好巧不巧,昨天又看到一个视,博主讲到,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大卫·查普曼专门研究了各国的神话故事,总结出了中国神话故事的内核,就是不畏艰险地抗争,与灾难作斗争,与自然作斗争。
外国神话故事里的火不是上帝赐予的,就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中国的火种却是钻木取得的;外国人在水灾面前躲进诺亚方舟,而中国人却要战胜洪水,即使是一个小女孩被大海淹没,也要化身为鸟,填平大海。
中国人不是自不量力,不是破坏环境,而是那种不服输的顽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这种敢于向自然挑战,敢于向环境斗争的不怕输、更不服输的精神,让中国文化延续了几千年,也让中华民族屹立至今。
看完这个视频,就对席慕容的“愚公应该搬家,而不是搬山”的说辞,有了明确的认识。是啊,搬家的确更容易,可搬山体现的是大无畏的民族精神。由此也想到,席慕容也算一个学者,对文本的解读竟然也会有如此大的偏差,可见,每个人的知识都有漏洞,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待提高,真是学无止境啊。
又想到自己对一些文本的解读,那些想当然的一己之见,又会是怎样地误会甚至曲解了作者的本意?
今日在微读并未刻意寻找,偶然翻到一本《文学文本解读学》,其中一章竟讲到了《愚公移山》,作者这样说到:
解读历史经典最起码的原则,就是回归历史语境,脱离了历史语境,用当代观念强加于古代经典,必然会把历史经典看成是一堆垃圾,实际上是一种反历史主义的幼稚病。
解读文本,分析文本,只有从文本的具体情节和意象中提出问题才能进入文本,不从文本中提出问题,远离文本,对文本的核心价值不但没有深化之功,相反只能造成歪曲。
作者把《愚公移山》所体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一主题,进行了四个层次的分析。
第一个层次,是愚公和智叟的矛盾:山之巨大与人力之微小。
第二个层次,是愚公认为山虽然大然而有尽,而人却子子孙孙无穷。
(我怎么觉得这是一个层次呢?)
第三个层次,愚公的确有点“愚”,而智叟却的确有点“智”。因为最后把山移走的并不是愚公和他的子孙,而是夸娥氏的儿子。
第四个层次,在古代汉语中,“夸”是“大”的意思,“娥”,就是蚂蚁。渺小的蚂蚁,却有着伟大的力量,把愚公都移不走的山给移走了。
作者是这样评价这则寓言的:
在语义上,以极愚和极智、极渺小和极伟大、极尊和极贬的张力来建构一首大蚂蚁移山的颂歌,表现英雄主义的崇高,却用了反讽的话语,这即使不是后无来者,至少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作者在本章的前面提到:
由于读者主体具有的局限性,解读文本时就会产生一种与阅读目的相背的情况——某些内容明明存在,读者却视而不见;某些名堂明明不存在,却被反复阐释。究其原因,这是由于读者主体的心理图式本身有其强点和弱点,有其敏感点和盲点。
对文学文本各个层次和环节的解读是不是充分,是不是到位,要看读者的心理在各方面是不是有充分的准备,有了充分的准备才可能向新信息开放。哪一方面没有准备,哪一方面就可能封闭;哪一方面准备不对头,哪一方面就可能遭到歪曲。
最后,作者如此总结:
只有在学的基础上,提高心灵的开放性,读者才能从自发读者上升为自觉读者,从业余读者提高为专业读者。
读了这篇文章,我心如明镜。对以上观点,深以为然。我也总结了一句话:学无止境啊!
这就是我看了短视频的所思所得,所以,谁说看短视频没有好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