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定的目标无法坚持下去?
这个疑问本身就有问题,如果非得把一件事情逼着自己坚持下去,他需要很多的理由,不然就没有这个动力,没有动力怎么能持续下去呢?
稻盛和夫在《心》一书中说到: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具备不惧任何困难,果敢突进的强大意志,以及无论如何回达成目的,不可燃烧般的热情。”
有时我会告诉自己,逼自己一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猛干上两天,突然一下子就像泄了的气球,没有了力气,还走上了焦虑,怀疑自己,力不从心,目标就这样难产了。最主要的是很难再拿起来,因为上次的经验让我不想再做起来。
想做一件事情,是真的喜欢,爱这件事情才有热情,不用逼迫,关注自己所想做的事情,乐在其中。但人无完人,有时也会疲惫,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出现不想做了,是“就此停止”还是“更进一步”?当然希望选择后者,那怎样让我们的热情持续下去呢?
看了《了不起的我》,对热情和持续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更需要的是创造性思维,就像画家想画一幅画作,曲家像普一首曲子,他们都有一个确切的想要做出来的东西,这就是创造的思维结构。他就像生一个孩子,生孩子过程并不需要我们强迫自己努力,我们只需要爱这个孩子就可以了。
例如,书法和绘画,想完成一副好的作品,我就去不停的看这幅作品相关的名家作品,越看越喜欢,就会迫不及待的动笔,当你行动起来,一切困难都不是事,一遍比一遍好,最终完成一幅最喜欢且满意的作品。
本来书法和绘画是静心,陶冶心灵、颐神养性的艺术,如果强迫去写画,会适得其反。
别人看着你是努力,如果自己,只是认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所谓的努力,那才是真正的喜欢,才能够持续下去。
做某一件事情,其实让它持续下去都有自己的方法,也需要不断的更新。
还是绘画写字,也会懈怠,有时会放一放,去找老师,去亲近大自然……我还在不断更新自己持续下去的方法,兴趣和创造才是最重要的动力。
我们也可以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把我们心里钟爱的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用幻想来缓解我们的动力,我们还需要一些踏实的能够引发有效行为的思维方式,把把张力变成真正的行动力。
如何把目标转化为行动的动力呢?
控制的两分法: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前半句的意思是专注精进,后半句的意思是顺其自然。
控制的两分法第一步是思考担心的事情,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哪些是控制不了的,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部分。第二步是把能控制的部分找出来,并做成计划,努力把它做好。
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困难,焦虑时就会找原因,上面的控制两分法是一个很有效的思维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