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到小区,走到游乐区域时,看到小孩子们玩的好开心。
作为一个70后,记忆中,自己的童年是快乐的。并没有当今孩子那么多“不堪重负”的各类培训班,就连家庭作业都是在学校写完了的,回到家就是和大院的小朋友一起疯玩。
与此同时,大院微信群里,北方这两日下37厘米厚的雪,小侄子玩的可不是一般的开心。
是不是光看图就能感受到小孩子,在面对厚厚的、松软的、洁白的雪时,那种欣喜雀跃的快乐,即使鞋子裤子手套湿了,那又怎样?
晚上一位老客户预约了一个小时的咨询,这是她在中断了半年后的第一次主动联系。因为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亲情是我们生命的来处,是我们的根,是安全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来源。但与此同时,对于原生家庭并不太友好的人来说,亲情更是一种羁绊与束缚,是无法跳脱出的强迫性重复,习得性无助,是宿命。
咨询的本质是建立关系,有效的咨询,必定是需要来访者回溯到曾经的那些岁月,那些特定情境,用当下成年人的,崭新的视角去重新解读、阐释,建立新的行为模式,那些生命中重要的“创伤性事件”,从而才有可能从本质上“改写”当下,重塑人格,开始不一样的人生。
个人成长,尤其是人格的重塑与完善,使得咨询不是短期内就会有明显效果的。这取决于咨询师本人的专业素养、技能,以及人格的魅力与涵容的能力。当然,这也取决于来访者本人的求助(改变)动机是否强烈。
从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角度来看,很多有着严重心理问题或人格问题的人,往往都有着破碎的、缺爱的童年。所以,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0到18岁是人格逐渐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任务,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在若干年后的今天(比如青春期的厌学,人际关系,比如婚姻中的亲密关系困难)呈现出来。
心理问题的一个特征就是滞后性,所以尤其是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要比父母怎样做更重要。”(自体心理学科胡特)。一个人人格的完善具有以下特点:“在关系中边界清楚,不粘粘糊糊;能够自得其乐,不太依赖他人;处理事情立断果决,不拖泥带水;也尊重他人的边界,不搞模糊不清的关系等等 ”。
近日新闻“昆明学校劫持人质事件”,无疑那个“勇敢的”被劫持的孩子,令所有人痛心,尤其是孩子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们,他们将如何面对丧失的痛苦?虽然,或许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包括痛苦,包括记忆。但一个幼小的生命以这样突然惨烈的方式离开,任内心多年坚强的人,都将消耗巨大的心力沉浸在懊恼、愤怒之中。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个孩子,也都逐渐成为父母(是否是合格的父母?或许是一生的功课)。而什么的经历,让一个50多岁可以成为孩子爷爷年纪的人,泯灭人性,残忍的杀害了孩子。
人之所以有别与其他哺乳动物,很重要的一点(除了情感),那就是理性。《人类简史》作者所称的“智人”。人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有阳光,有雨露,也有狂风和暴雨,更有风雨后的彩虹。但为什么有着相似经历的人,很多时候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大概率是因为,0-6岁这个阶段(这是一个人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有来自亲人爱的温暖。
在此,很庆幸和感激曾经的自己,因为并不经意的选择,而使得今日有机会遇到,并感同身受的经历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验,那些艰难的时刻,那些难堪隐忍的愤怒,那些屈辱又倔强的反抗……探索生命波澜壮阔的美,也接纳生死离别的无奈,从而才有可能超越生而为人的“苦难”,圆融的活在当下,走向更从容淡定的未来。
愿“每一个孩子都不后悔来过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