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散文
我什么时候最专注?

我什么时候最专注?

作者: 不不晚 | 来源:发表于2023-02-06 11:50 被阅读0次
    《friends》

    最近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是“专注力”,因为察觉到自己一天的工作时间,似乎两个小时可以干完一天的事情,但是要等到那两个小时,往往要捱大半天的无所事事和心神涣散。

    所有不是专心致志的时间,无异于是在杀时间。专注决定着效率以及努力质量,也只有专注能体现出“努力”和“劳动”的区别,在我看来,劳动是不动脑不用心的看似花时间,努力则是用心了的劳动,所以我想搞清楚专注的原理。

    阅览了《暗时间》的一章,学到一种看书方法,即先看目录,挑重点的看,挑感兴趣的看,根据书内容的信息密度可细看和粗看,根据书的类型可着重看重点句或是只用记住举例——

    用这种读书方法我新开了一本书,《专注力的技术》,有一段对我颇有启发:

    “我们要设定什么样的任务以及怎样设定任务,才能保证专注?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什么时候我们是最专注的。


    这让我想到我很小的时候对“超级马里奥”的喜爱。那时候的我,放学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飞奔回家打开游戏机,每一次听到熟悉的背景音乐时,我都会格外兴奋…….

    如果将我和“超级马里奥”的关系简化,那么可以把整个玩游戏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快乐反馈器:在游戏中闯关所产生的成就感令我产生快乐,而游戏的难度需要我很认真才能继续到下一关——因此我必须要专注;同时,我对于没有到达过的关卡十分好奇,这就更要求我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赢得当前的关卡,以进入下一个关卡;而且我还会和小伙伴们分享我最新的“战绩”,这就更加激励我必须认真地玩“超级马里奥”了。


    专注机制和成瘾在本质上是雷同的。因为不断获得的正向反馈,让你对一件事产生快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额外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专注力和成瘾的原理一样,作者的这一点结论让我大吃一惊,于是我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验证一下,是否“成就感、合适难度、未知、社会认同”几个要素是专注力的关键因素。

    我在什么时候专注呢?(即达到“心流”状态,浅表意识都在专注于一件事,甚至对外物没有察觉)

    1.写文章的时候。大学的时候我喜欢用电脑写东西,经常夜晚噼里啪啦字敲完,才意识到已经夜里一两点,室友都已经睡着了——而我脑海中的上一个记忆则是寝室还开着灯,足以证明敲字的整个过程我全心全意的投入,对外物毫无察觉。

    2.相谈甚欢的时候。和朋友一起玩都很快乐,但走神也是很正常的事,就算我掏出手机的频次比较起来已经算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和朋友玩的时候我不会走神。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和朋友进入到了走心的交谈状态,这时候我会调动我的五感去聆听、去感受,去捕捉和共情朋友聊天话语背后的情绪,去理解朋友的所思所想。这种时刻对应的往往都是不知不觉,就很晚了,也是高度专注的状态。

    3.重要考试。学生时代的考试往往都是两个小时起,工作后的考证也都是三个小时为单位,这种高压状态下往往要调动全部脑细胞来功课海量题,只有在结束的时候才会突然意识到:嗯,饿了,好累,精疲力竭。

    4.工作七小时中间的某一个小时。️上过班的都懂,聊天软件登录着,网页开着,看似在工位上一坐就是八个小时,但实际上逛网站、聊天、漫无目的的瞎看信息,注意力被切割的七零八落。懒懒散散的进行手头的工作,得到稀稀拉拉的成果,差不多感觉再摸鱼下去工作要做不完的时候,效率突然开始变高,一两个小时干完80%的活。

    5.看到感兴趣的书,边看边画线写读书笔记的时候。

    6.学习某事,感觉真正懂了且能举一反三的时候。

    7.进行看剧刷小视频围脖小red书P图等娱乐性强的活动。

    ……


    这之中占比最大的无疑是7(刷剧等消遣活动),符合作者所说的上瘾机制,不费脑子,新奇有趣,产生了快乐。

    最少发生的是3(考证)和6(学习某事),发生高频但单次时间少的是1(写文章),发生频次适中且单次时间长的是2(相谈甚欢)。

    理应在工作日发生,但实际上并不经常发生的是4(高效能工作时间)和5(做读书笔记)。

    这七类专注力时刻,每一类都可以提炼出对应关键词有:

    1.写文章——表达欲、分享欲、总结癖、复盘、逻辑思维、感受力

    2.相谈甚欢——表达欲、倾听欲、共情力、求同存异、“点对点”的兴奋

    3.考证——难度、挑战欲、求知欲、焦虑驱动、目标感

    4.工作的DDL(截止日)前——紧迫感、任务时间估算、任务拆分

    5.做读书笔记——求知欲,新知获得的充实感,新旧知识关联的喜悦感、成就感、创造感。

    6.学习某事——好奇心、求知欲、新知获得感,新旧知识关联感,成就感,激励,延时回报,社会认同

    7.消遣性手机活动——成就感、难度、好奇、激励、社会认同。

    总结一下,即达成专注力可以通过这些渠道。

    从感性和理性分:

    感性渠道:感觉得到自己的感受,能感受他人之感受,想表达这种感受。(感受力、表达欲、分享欲、倾听欲、共情力;兴奋、焦虑、紧迫、成就感等)

    理性渠道:看到事情发生,探究事情成因;在具体事情中抽象出具体规律;掌握知识展开的脉络,进行攻克(逻辑思维、总结、复盘)

    高级渠道【自身角度】:输入,学到东西的愉悦感;输出,自己创造东西的创造感;获得物质回报。(目标感、求知欲、新知获得感、喜悦感、成就感、创造感)

    高级渠道【他人角度】:达成某成就获得他人鼓励与赞扬,适度满足自身的虚荣心。(激励、社会认同、成就感)

    专注力和自信一样,是一种可培养的习惯。且在不同状态、不同心境下,所需要动用的渠道是不一样的。

    有一种能最快调动专注力的方法,那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挑工作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先完成,看书照着自己最近的困惑按图索骥,看剧不看口碑最好的剧看会吸引自己的剧,和朋友聊双方都关心的话题。

    工作中的专注力,我最常用的手段是调动理性渠道,解决难题、总结工作规律;

    工作状态不好的时候,我最常用的手段是感性渠道,去找自己喜欢的文章读、获得力量,情绪调动到积极状态后再去工作;

    工作以外的能力提升和积累,则多依赖于高级渠道【自身角度】,来源于我想写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文字,或者对我关心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社交属性的技能的提升,专注力的调动多依赖于高级渠道【他人角度】,如拍照和穿搭。

    根据我一个不全面的观察,学霸擅长调动理性渠道,设立目标,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一样完成目标,总结经验;

    去和这样的人拼理性渠道,那注定赢不了。套用我比较认可的自身道路,学霸在选择的道路上一步一步来按部就班都能做的很好,而非学霸可以做的是在自己喜欢且擅长的领域持续发力,实现弯道超车。

    于我个人而言,完成基础的工作内容主要需要调动理性渠道,但要想巩固、提升乃至积累出量变,则更多调动感性渠道高级渠道【自身角度】。

    感性渠道和高级渠道有的时候是理性渠道的嘉奖,但于我而言,感性渠道和高级渠道可以是专注力本身的内驱力

    多思考,多读书,多内省;

    一段时间内定点爆破一个问题,思考清楚一件事,假以时日,每天不起眼的变化会积攒成全新的自己。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菜鸟翻译。

    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什么时候最专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na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