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想法
年轻医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坚强

年轻医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坚强

作者: 爵士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11:53 被阅读0次

    2017年9月21日,山东某医院的一名规培医生自杀身亡,死因是静脉推注丙泊酚,一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可以说,他用自己最熟悉的药物,带走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内容是:“下辈子再也不做医生。”

    尽管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位年轻医生的自杀有可能是接二连三的打击造成,但毫无疑问,这样的一句“遗言”再一次刺痛了整个医疗界。

    我的朋友圈迅速被这件事刷屏,因为我有很多朋友都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他们对这种事最能感同身受,也最有发言权。他们一边悼念着这位年轻医生,一边自嘲着自己的现状。

    尽管群情汹涌,但主要的观点只有三个:第一是收入低,第二是工作压力大,第三是执业环境差。综合起来,就是在一个恶劣的就业环境里,干着工作强度与收入不对等的活儿。

    年轻医生,尤其是这几年才出现的规培学员,是一个心态特别容易出问题的群体。因为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路,太漫长、太痛苦。很多人在这条成长的路上,都会经历困惑、焦虑、动摇自己最初的选择,甚至想放弃,从头再来。

    他们一方面承受着漫长的培养周期,在同龄人讨论着买房、首付、车子型号的时候,他们还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另一方面,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这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极大。

    漫长的培养周期,高强度的劳动,窘迫的经济条件,再加上无处不在的暴力伤医,这些年轻医生们,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变得敏感而脆弱。

    他们害怕跟同龄人谈收入,他们害怕父母逼婚,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成为医患矛盾的牺牲品。这种心态一旦叠加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就很容易出现极端的做法。

    然而,这种看似铺天盖地的转发,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小团体的“狂欢”,每次都是如此。但凡有医生被砍死,有医生意外猝死,有医生遭遇不公,这样的自发性活动都会准时出现——不管有没有用,他们只是为了寻求一个感情的宣泄点。

    非医疗界的朋友,刚开始还会关注,等次数多了之后,他们就说:“你们医生怎么整天都在诉苦和埋怨待遇差,多的是比你们苦、比你们累的人,你们也太矫情了吧。”

    我想了一下,是这样回答的:“好像除了在朋友圈里抱怨、矫情一下,也没什么可做的了。”

    看看我的医生朋友们,晚上下班后把朋友圈一发,第二天该干嘛,还是干嘛。无力改变现状,那还不是只能伸长脖子,等着刀子落下来。他们也不过是凡夫俗子罢了。

    当然,不是说每个敏感脆弱的人都要跑去自杀,当他们脆弱的时候,如果有医院、师长、家人以及社会,给予充分的帮助和支持,我敢保证,他们第二天又能活蹦乱跳的了。其实,他们真的很好哄,他们只是需要多一些理解而已。

    遗憾的是,在我们现有的培养模式下,对年轻医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关注不够。医院只知道不断给你安排工作,让你加班、通宵,至于其他的,一概不管。因为现在的规培基地,已经极度依赖规培学员和研究生,没有他们,医院的运转效率将会大幅下降。

    上面那位医生自杀的事件,或许属于极端个例。但对处境有诸多怨气和不满,甚至心态失衡、表达极端的年轻医生,却绝非个别。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

    年轻医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坚强。

    可是,我也知道,每次这样的讨论都是没有结果的,以上也只不过是一通吐槽罢了,因为问题的最终都会扯上政策,而一旦与政策挂上钩,那就是无解的。我们一边抱怨着政策,一边不得不执行政策。

    “幸运的是”,大多数人这一辈子对于政策都是没有发言权的,我们只是政策的执行者,而不是制订者,所以我们也就没必要去瞎操心。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政策制订者能够看到社会的真实,在未来能够有所改变,不求一步登天,但求越来越好。

    大家也都知道,很多正在学医或者当医生的人,都咬牙切齿地说绝不让子女做医生,甚至还被编成了许多段子。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如此悲观。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医疗行业的就业环境必定有所改善。

    或者可以这么想,我们这一代的医疗从业者,在黑暗中前行,披荆斩棘,必定能够为后代的医者铺就一条敞亮的大道。

    如果一定要有人做先驱者,那就由我们来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轻医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坚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nc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