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去年2017年12月底,本人度过了人生最低落的时刻,低落的缘由以及解决的途径今天就暂不细说,主要是通过读书和思索解决了自己哲学上的疑惑以及人生上的迷茫。
身体振作,内心能量充沛有余,导致有些许失眠,半夜翻阅朋友圈,恰巧见得下文:

上述言论可以简单总结为,人生是一个持续衰退的过程,你的感情,你的精力,你的好奇心不断地减退,特别是人到中年的节点,更是加速衰退,越老越差劲。故,人应该珍惜青春。
顿时我心中能量澎湃,反驳之辞,早已写就我的脑中,当然这事对文不对人,还请希望这位被截图的朋友,看到以后不要介意啊,我只是对于这个论调,实在不敢苟同。于是洋洋洒洒,写就下文: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言论指出了人类以及一切生命体的发展规律,即一切生命体都有走向毁灭,转变为非生命体的趋势和必然性。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它机械的把生命体的发展规律等同于高级思维的发展规律,这是不对的。
思维不是物质,更不是生命,它具有依附性、过程性和试错性的特征。

依附性
思维无法单独存在,它必须依附于生命体、物质之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人越老,越接近死亡,其思维确实也越接近毁灭。
过程性
我们的认知过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牙牙学语到熟练交谈;从觉得自己玩游戏无敌,上手就能超神,到一玩才发现自己是个坑;从不懂到懂。统统是过程的,也是所谓“不断试错、不断消耗和浪费自己的感情和精力”的。但是,这个所谓“浪费”是必要的。
试错性
上面已经说了,人不是生而全知的,故人没办法上来就知道啥是对的,啥是错的。想要知道对不对的唯一办法,就是去试一试。故,试错是发展思维的唯一途径,其根本又是依附于人的实践上,由于篇幅有限,这方面就暂不展开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去了解一下唯物辩证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1978年)
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思维认知在不断试错中发展。只要你愿意思考,时时思考,你就会发现你总是在成长,而这与年龄无关,年纪大点顶多影响些注意力和记忆力,这确实会给人以思维认知下降的错觉,但实际上这只是给你偷懒不去思考的借口而已。
故,从一个人一生的维度来看,年老自己的思维认知力总是大于等于年轻的自己。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历史上的科学家、思想家诸如刚过世的76岁的霍金,即使早已过了所谓的退休年龄,仍然奋斗在科学第一线,仍然不断改进自己的学说。这都是符合思维发展规律的。
总结:
人越老身体确实越不行,等到死了,思维也就跟着消亡了。
但是,只要人还没死,还愿意思考,他的思维认知就能永远不断地成长。
最后借用曹操的四句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来与诸君共勉!

今天正好是我简书粉丝上1000 的日子,也正好有小伙伴来问我如何写好文章,如何能涨粉,如何能够提升自己。
那么,我的答案就在这里,也与诸位粉丝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