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在个人微信公众号Sherry姐说(搜索微信公众号sherrysays),链接如下:
我们似乎处于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
在北京,坐个地铁都有人跑过来说自己现在创业很不容易,希望你扫个二维码支持她一下;去cafe喝个咖啡旁边桌上坐的小伙儿正在激情洋溢的畅谈他的business plan...
北京似乎要成了中国的硅谷,身边的人都在酝酿着一个个创业计划或者琢磨着下一步加入创业公司。有的人说创业是个“坑”,有的人说“创业点亮人生”,我不知道这种现状会持续多久,但是去年毅然决然加入了创业大军的我,这一年有太多"I wishI knew before"的moments,所以今天就来聊聊我所经历的创业的一些骨感现实,分享一些我认为正在犹豫要不要创业的人们应该考虑清楚的几个问题。
1.你的真实内心认可身为创业者的"nobody"的自我吗?
在创业起步发展初期,公司title是无法作为创业者在外谈合作引以为豪的名片,也无法成为谈判溢价的筹码的。
拿我自己来说,创业以前,我是美国某家世界前500强企业的项目经理,主要负责一些全球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的上线与运营。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经常代表公司筛选并管理第三方运营商。我上班踩着高跟鞋打扮精致的出入写字楼,跟比我年长很多的第三方运营商团队谈判的时候也能自信的掷地有声,该“撕”就“撕”,因为我知道,我身后是个有名的大公司,作为甲方的代表,我很自信我的名片就是我的筹码。这种工作中的“自我”也会反映到生活中来,大家所认识的“你”或多或少的被“你是干什么的”所影响着,也就逐步形成了你的“社会认可度”,你也就成了大家眼中的“somebody"。
当你决定开始创业的时候,你要接受零起点这个现实。你可能不会再打扮光鲜的出入各大写字楼,你要接受可能会像屌丝一样不修边幅的在租来的一间小的不能再小的办公室里上班;你可能不会拥有大公司给你提供的广阔的资源与平台,你可能要接受划着小木舟在茫茫人海中打捞一丝机会的现实。
创业的时候与别人谈合作,我发现更多的时候不是再聊项目本身,而是我口干舌燥的为对方解释我们公司的理念,强调我们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不再是某实力雄厚的公司的某某某,我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一个nobody,我要做的是不断的努力证明我最起码是个对方可以相信的somebody,然后可以谈成这个合作。可是现实是,大多数人对创业公司都是持观望态度的,你可能要跟1万个人洽谈合作的可能性才有会有一个感兴趣。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同样在美国创业的朋友曾经给1万个目标客户发过推广的邮件,结果99%石沉大海,只有三个人回复了。其中一个说,请你不要再给我发这种邮件,另一个人说,我也是同样在创业的人,知道其中的艰辛,祝你们好运...
谈判1万次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挫败感甚至羞愧感也会非常强烈,然而在此过程中你的title不过是个创业者,大家也由于不知道你最后是死是活无法给予相应的认可,你的“社会认可”也就变成了nobody。比如,几年前谁知道聚美优品的陈欧或者滴滴打车的程维是谁?
心理学家Maxwell Maltz说过,你必须有一个你能信得过,靠得住的“自我”,一个你不为之羞愧,能通过它自由展现自己而不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自我”。当这种自我意象很适当时,你就会感觉良好,但是如果这种自我意象成为遭人羞辱或者不待见的目标时,你就会觉得焦躁和不安。
在你创业之前,请认真问问自己,你的真实内心能认可身为创业者的“nobody”的自我吗?如果不能忍受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标签或社会认可度的自我,那最好还是不要考虑去创业了,因为那样你的每一天都会很折磨,很焦虑,很没有安全感。
2.你能All-in多久?
这里所说的All-in指的不止是金钱方面的,也包括work-life balance各方面。创业之后,你的睡眠时间,一日三餐,可能都不会像以前那么规律了。
我和我的合伙人经常不知不觉讨论问题到深夜,讨论到我们都快在椅子上不自觉的睡着了;或者工作到深夜,突然发现,呀,一天没吃饭;或者从早到晚在外奔波一天,进家门都已经快12点了,却发现还有一大堆东西没有赶完,即便好不容易躺在床上了,也因为太过用力的思考问题而失眠。
别人放假的时候,我们在创作软文;别人在朋友圈晒小资的情怀的时候,我们在灰头土脸的进货。以前在公司做项目经理的时候,我也是个喜欢约友人出去下午茶赏花赏月时不时po个朋友圈的人,但是在过去创业的这一年中,我的朋友都快忘记我长什么样了...我的生活睁眼闭眼就是我的合伙人,产品,市场,工作就是生活,时间永远都不够用。
创业之后,上班和下班变的没有界限了,个人生活和工作变的没有界限了。关键问题是,这样的生活你能坚持多久?
我还记得在创业之前我曾经跟认识的一个创业大牛促膝长谈过,他问我,创业是很艰苦的,你觉得你能坚持多久?我当时满心都是一腔热血,浑身干劲,根本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99%的创业公司最后都会以失败和破产而告终,剩下的1%最后有成功的可能,但是这个过程也许是3年,也许是5年或者更长,这些年你的个人生活要all-in,你的金钱物质生活上的压力也会很大,你能坚持下来吗?如果坚持3年或者5年你的公司破产了那还容易放手,难的是要是3年或者5年之后你的公司还是半死不活的,你还能坚持下去吗?
如果你想创业,请好好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你能all-in多久?除非你有个王健林那样的爹,否则你的创业项目要一炮打响可能需要你全身心投入几年的生活,并且你要时刻享受这样一种一直付出投入的身心状态,即便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如果你更注重诗和远方,那用最快的方法实现financial freedom (财务自由)比在创业上耗几年时光实际多了。
3.你有一颗笃定的心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吗?
即便你身后有强大的公司作后盾,你的心情也会时不时大起大落,你也会时常有压力。但是你绝不会体会到创业者那种今天觉得未来无限美好明天可能天就塌了的心情。我都不知多少次给我的合伙人前一晚愤怒的撂下一句话,"Iquit!",后一晚又觥筹交错的庆祝我们小有的成就了...这种像坐过山车一样的感觉,杜绍斐总结的最好:
“每一个自媒体人或者说正在创业的人,都在这样的状态下反复,每晚睡前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马上就要完蛋了,第二天早上又觉得自己太牛逼了,世界都是我的了。”
面对创业时无时无刻不在的挫折和压力,你如果做不了一只“打不死的小强”,能有一颗承受巨大压力的心和从挫折以及负面情绪中迅速复原的行动力,可能早就被折磨的变成神经质了。
4.你可以快速胜任wear manyhats (“身兼多职”)吗?
我时常抱怨,怎么创业之后凭空生出那么多种饭局?潜在合作机会,潜在客户,团队任务,很多时候都是在各种饭局中进行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式方式,反正以前动不动就开视频电话会议的我,着实适应了一段时间。而且,以前在外企工作的时候我的任务就是线性向我的老板汇报工作进度商议策略,创业的时候突然要wearmany hats (身兼多职),做好合伙人,做好老板,做好客户服务,协调好后方供应链,交流方式也不得不变成由点及面了。
由此,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多了起来,管理,销售,公关,等等,有时看到某个环节人员进展缓慢恨不得自己现学现卖顶上去,看问题的角度也因此需要变的更加多元化起来。
比如,我在外企工作的时候可能关心的只是怎么把老板交代的项目用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执行的最好,在创业的时候就会考虑这是不是个符合公司理念的好的创意,是不是会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下我们还能不能更creative一点找到更好的达到目标的方法。
创业的时候你必须是一个creator(创造者),而不是一个executor (执行者),所以你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每天的更新,以最快的速度逼自己迅速成长到可以wearmany hats (身兼数职),有着黄继光堵枪眼的胆量,哪里需要就堵哪里,所谓“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如果以上几点你都想清楚了并且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至少你在心智上对创业是准备好了的。但是创业的成败,不但考验的是创业者的心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创业项目和时机的本身。以下分享两个我自己栽过的大坑:
1.创业的项目是把自己的需求当成共性需求
这一点是我之后看到李开复老师写的一篇关于创业中令人担心的问题的文章中提出的,醍醐灌顶。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需求是蓝海,市面上没有嘛,所以蓝海战术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现在市面上没有什么东西,并不能证明你开发到了这种东西没有被挖掘到的市场需求,也有可能,这种东西根本就没有市场需求,或者这种需求并没有足够的人群形成市场。
允许我引用李开复老师的一句话:
“有时候做一件事情要顺势而为,逆势而为对创业挑战很大”
创业的项目到底是自己的需求还是共性需求,需要先用最小的成本做出minimalviable product,然后调研足够多的目标用户。
2. Wrong timing (错误的时机)
时机可以是宏观的,比如你的创业项目是好的,但是由于理念超于时代,如果没有大量的资金做前期的推广和宣传,想要发展可能会很难;时机也可以是微观的,比如对你自己来说,是现在创业好,还是积累几年行业内的人脉资源更能事倍功半?抛开一切可控因素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创业是否能成功,也有一部分靠的是运气,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聊的这些因素,是在假设资金,资源,和创业团队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单纯从创业者心智和创业项目本身是否合适的角度出发的。其实,每个人心里大概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创业。创业这个大坑,到底该不该跳,允许我引用陈立飞老师的一句话就是:
“创业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你撕裂般的成长。接得住,世界就是你的,接不住,不要走这趟浑水。"
网友评论